# | 論文名稱 | 作者 | 出版年 |
---|---|---|---|
31 |
Understanding adolescent students’ use of Facebook and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a gender-based comparison |
Lai, H. M., Hsieh, P. J., & Zhang, R. C. | 2018.11 |
32 |
健康資訊傳播對民眾空氣汙染風險認知的影響 |
鄧詠竹、曾子容、 詹大千 | 2018.08 |
33 |
社群媒體與政治公民參與:網路政治討論頻率與政治討論異質性的中介角色 |
林淑芳 | 2018.04 |
34 |
政黨雙歧不確定的糾結:成因、決策過程、媒體接收與行為意向 |
張卿卿 | 2017.12 |
35 |
台灣網路霸凌現況、原因與影響:以青少年族群為對象 |
施琮仁 | 2017.12 |
36 |
是「異議」?還是「疏離」? 網路使用者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 |
王嵩音 | 2017.11 |
37 |
傳播個人性與動員:社交媒體比親身接觸、大眾媒體更有效? |
陶振超 | 2017.07 |
38 |
社交媒體的動員力量:網絡機會模式之觀點 |
陶振超 | 2017.04 |
39 |
你怎麼加臉書「好友」?連結策略與感知社會支持及心理幸福感的關聯性。資訊社會研究。 |
林日璇 | 2017.01 |
40 |
台灣民眾網絡素養調查: 網絡素養、網絡經驗及生活滿意度關係之 綜合探討 |
林淑芳 | 2016 |
41 |
以網路購物為例探討媒介作為 娛樂的功能 |
張卿卿 | 2016 |
42 |
線上影音接收、傳散與產製上傳 行為探討:多元動機之觀點 |
張卿卿 | 2016 |
43 |
網路素人創作內容 決策歷程與觸動點分析: 循序樣式探勘技術之應用 |
張郁敏、蔡介元 | 2016 |
44 |
家長介入行為影響青少年網路 正負面使用行為之研究 |
王嵩音 | 2016 |
45 |
青少年網路素養、家長介入、與網路使用經驗 |
林淑芳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