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所規劃的全台一手調查,目的在於描繪媒介匯流與變遷下,臺灣民眾使用媒體行為之多元與複雜樣貌。過去「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五年一次(分別為1993、1998、2003及2008年)進行全國調查,現在本計畫進一步改為每年一次調查,以年度密集調查的方式,藉以獲得最具參考價值的即時資料。
本資料庫目前已針對2012-2023進行完整的調查,每年針對不同的主題進行探究,以呈現與耙梳傳播現象的不同面向,並深入開展學術研究、教學與產業界可以與之連結的傳播主題。
1.調查對象:
臺灣地區年滿十八歲及以上之中華民國國民
2.抽樣方法:
抽樣方法為採用分層比例機率三階段抽樣法。第一階段為鄉鎮市區抽樣,第二階段為村里抽樣,第三階段為戶籍抽樣。
3.樣本:
2000份
4.調查內容: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C.傳播行為(報紙)、D.傳播行為(雜誌)、E.傳播行為(廣播)、F.傳播行為(電視)、G.傳播行為(電影)、H.網路使用行為、I.新聞接收、J.政治傳播、K.健康傳播、L.廣告、M.媒體與消費資訊、N.行動通訊、O.工作狀況
1.調查對象:
(1)一般民眾調查:
臺灣地區年滿十八歲及以上之中華民國國民。
(2)青少年調查:
本次調查以具有本國國籍,設有戶籍的9-17歲國小、國中、高中職學生,未滿9歲或已滿18歲之學生則不在調查訪問範圍內。
2.抽樣方法:
(1)一般民眾調查:抽樣方法為採用分層比例機率三階段抽樣法。第一階段為鄉鎮市區抽樣,第二階段為村里抽樣,第三階段為戶籍抽樣。
(2)青少年調查:
A.採用分層兩階段叢集抽樣法。
B.依「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七期之鄉鎮市區分層方法進行分層,共區分為7層:都會核心、工商市區、新興市鎮、傳統產業市鎮、低度發展鄉鎮、高齡化鄉鎮、偏遠鄉鎮(考量可執行性,高齡化與偏遠鄉鎮合併為一層)。
C.第一階段先根據各層母體比例,抽取出欲調查之學校,第二階段再抽取出各校之班級。
D.各校班級抽取之後,則針對所有家長與學生皆同意接受調查之受訪者進行訪問
3.樣本:
(1)一般民眾調查:2013份
(2)青少年調查:1959份
4.調查內容:
(1)一般民眾調查: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C.傳播行為(報紙)、D.傳播行為(雜誌)、E.傳播行為(廣播)、F.傳播行為(電視)、G.媒體評價、H.傳播行為(電影)、I.節目觀看(戲劇) 、J.節目觀看(運動賽事)、K.網路使用行為、L.數位遊戲與網路素養、M.線上影音閱聽行為、N.網路素人創作、O.社群媒體使用、P.社會動員、 Q.個人價值、R.工作狀況
(2)青少年調查: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 、C.傳播行為(報紙)、D.傳播行為(雜誌)、E.傳播行為(廣播)、F.傳播行為(電視)、 G.媒體與社會議題、H.傳播行為(電影)、I.節目觀看(戲劇)、J.節目觀看(運動賽事)、K.網路使用行為、L.電玩遊戲、M.線上影音閱聽行為、N.網路使用的動機和原因、O.網路素養、P.網路使用正負面影響、Q.網路與校園霸凌、R.社群媒體使用、S.人際網絡與網路動員、T.個人價值、U.家庭狀況
1.調查對象:
具有本國國籍,設有戶籍,年齡在 18 歲及以上的民眾且每週至少 4 天以上居住於住居地址者
2.抽樣方法:
(1)採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法(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2)第一階段為鄉鎮市區抽樣,第二階段為最小統計區抽樣,第三階段為門牌號碼抽樣,第四階段則為依據年齡比例進行戶中抽樣。
3.樣本:
2002份
4.調查內容:
A. 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C.傳播行為(報紙)、D.傳播行為(雜誌)、E.傳播行為(廣播)、F.傳播行為(電視)、G.網路使用行為、H.媒體評價、I.台灣現況滿意度、J.媒介類型與政治資訊接收、K.媒介類型與競選資訊接收、L.人際溝通與政治資訊接收、M.社會網絡與政治或公共事務溝通、N.公共事務溝通與公民參與、O.網路媒體與政治或公共事務討論、P.政治參與、Q.公民運動參與、R.政治知識、S.政治態度、效能與信任、T.政黨認同、U.國家認同、V.個人價值
1.調查對象:
以具有本國國籍,設有戶籍,年齡在18歲及以上的民眾,且每周至少4天以上居住於住居地址者為研究對象
2.抽樣方法:
(1)採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法(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2)第一階段為鄉鎮市區抽樣,第二階段為最小統計區抽樣,第三階段為門牌號碼抽樣,第四階段則為依據年齡比例進行戶中抽樣。
3.樣本:
2098份
4.調查內容: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C.傳播行為(報紙)、D.傳播行為(雜誌)、E.傳播行為(廣播)、F.傳播行為(電視)、G.網路使用行為、H.媒體評價、I.健康傳播、J.風險傳播:食品安全議題、K.風險傳播:空氣汙染議題、L.風險傳播:颱風、水災議題、M.風險傳播:地震議題、N.人際傳播與防災行為、O.台灣現況與政黨認同、P.個人價值、Q.健康基本狀況、R.工作狀況
1.調查對象:
(1)一般民眾調查:以具有本國國籍,設有戶籍,年齡在18歲及以上的民眾,且每周至少4天以上居住於住居地址者為研究對象。
(2)青少年調查本次調查以具有本國國籍,設有戶籍的9-17歲國小、國中、高中職學生,未滿9歲或已滿18歲之學生則不在調查訪問範圍內。
2.抽樣方法:
(1)一般民眾調查:
A.採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法(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B.第一階段為鄉鎮市區抽樣,第二階段為最小統計區抽樣,第三階段為門牌號碼抽樣,第四階段則為依據年齡比例進行戶中抽樣。
(2)青少年調查:
A.採用分層兩階段叢集抽樣法。
B.依「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七期之鄉鎮市區分層方法進行分層,共區分為7層:都會核心、工商市區、新興市鎮、傳統產業市鎮、低度發展鄉鎮、高齡化鄉鎮、偏遠鄉鎮(考量可執行性,高齡化與偏遠鄉鎮合併為一層)。
C.第一階段先根據各層母體比例,抽取出欲調查之學校,第二階段再抽取出各校之班級。
D.各校班級抽取之後,則針對所有家長與學生皆同意接受調查之受訪者進行訪問。
3.樣本:
(1)一般民眾調查:2138份
(2)青少年調查:1852份
4.調查內容:
(1)一般民眾調查: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C.傳播行為(報紙)、D.傳播行為(雜誌)、E.傳播行為(廣播)、F.傳播行為(電視)、G.傳播行為(戲劇)、H網路使用行為、HA.多螢使用行為、I.媒體評價、J.電玩遊戲、K.社群媒體使用、L.新聞媒體的選擇性暴露、偏見同化及態度極化、M.問題網路使用、N.個人價值、O工作狀況
(2)青少年調查: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C.傳播行為(報紙)、D.傳播行為(雜誌)、E.傳播行為(廣播)、F.傳播行為(電視)、G.節目觀看(戲劇)、H.網路使用行為、I.媒體評價、J.電玩遊戲、K.社群媒體使用、L.網路與校園霸凌、M.問題網路使用、N個人價值、O家庭狀況
B.年輕樣本:以台灣地區具有本國國籍、年齡在18歲至35歲,且最近三個月每週至少4天以上住在住居地址者。
(2)青少年調查:
全國的高中職、國中、國小抽出62所學校,並針對抽出班級中之9-17歲學生進行調查訪問。
2.抽樣方法:
(1)一般民眾調查(主樣本+年輕樣本):
A.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暨戶中抽樣法:
a. 第一階段的抽取單位為「鄉鎮市區」
b. 第二階段的抽取單位為「村里」
c. 第三階段的抽取單位為「地址」
d. 第四階段採洪永泰老師「提高年輕樣本」戶抽表,並局部調整。
B.皆以18歲以上之設籍地址為母體進行地址抽樣。
(2)青少年調查:
A.採用分層兩階段叢集抽樣法。
B.依「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七期之鄉鎮市區分層方法進行分層,共區分為7層:都會核心、工商市區、新興市鎮、傳統產業市鎮、低度發展鄉鎮、高齡化鄉鎮、偏遠鄉鎮(考量可執行性,高齡化與偏遠鄉鎮合併為一層)。
C.第一階段先根據各層母體比例,抽取出欲調查之學校,第二階段再抽取出各校之班級。
D.各校班級抽取之後,則針對所有家長與學生皆同意接受調查之受訪者進行訪問。
3.樣本:
(1)一般民眾調查:
A.主樣本:2109份
B.年輕樣本:459份(與主樣本18-35歲樣本合併後總共1,058份)
(2)青少年調查:1696份
4.調查內容:
(1)一般民眾調查: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電視篇)、C.傳播行為(廣播篇)、D.手機使用、E.網路使用情形、F.傳播行為(雜誌篇)、G.傳播行為(報紙篇)、H.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篇)、I.傳播行為(戲劇篇)、J.媒體評價、K.新媒體使用行為(即時通訊軟體、社群媒體及影音平台)、KA.社群多工行為、L.電玩遊戲、M.文化涵養與美感養成、N.個人價值、O.工作狀況篇
(2)青少年調查: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篇)、C.傳播行為(報紙篇)、D.傳播行為(雜誌篇)、E.傳播行為(廣播篇)、F.傳播行為(電視篇)、G.傳播行為(戲劇篇)、H.手機使用、I.網路使用情形、IA.社群多工行為、K.新媒體使用行為(即時通訊軟體、社群媒體及影音平台)、L.網路使用行為、M.電玩遊戲、N.個人價值、O.家庭狀況篇
1.調查對象:
以台灣地區具有本國國籍、年齡在18歲及以上,且最近三個月每週至少4天以上住在住居地址者。
1.調查對象:
以台灣地區(不含金門縣、連江縣與澎湖縣)具有本國國籍、年齡在18歲及以上,且最近三個月每週至少4天以上住在居住地址者。
2.抽樣方法:
採分層四階段PPS抽樣設計(Stratified Multi-Stage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Sampling, Stratified Multi-Stage PPS),並搭配膨脹樣本及戶中抽樣機制,即各層內先採用等距抽樣法(Systematic Sampling)進行前三階段的抽取作業,最後再搭配戶中抽樣法。
其中,第一階段的抽取單位為「鄉鎮市區」,
第二階段的抽取單位為「村里」,
第三階段的抽取單位為「地址」,
第四階段「戶中抽樣法」。
3.樣本:
2,015份
4.調查內容:
A.基本狀況、B.傳播行為(電視篇)、C.傳播行為(廣播篇)、D.手機使用、E.網路使用情形、F.傳播行為(雜誌篇)、G.傳播行為(報紙篇)、H.傳播行為(人際及通訊篇)、I.傳播行為(戲劇篇)、J.媒體評價、K.新媒體使用行為(即時通訊軟體、社群媒體及影音平台)、L.社群多工行為、
M.傳播行為(電玩篇)、N.個人價值(第一部分)、N.個人價值(第二部分)PQ1.媒介類型與政治資訊接收、PQ2.政治參與、O.工作狀況篇
三期二次(2023)的調查主軸為傳播與人際:人際社交與自我展演。該年度共進行四種類型的調查:面訪調查、網路調查、青少年調查及數位足跡調查。以下將依照4種調查類型,分別介紹調查對象、調查方法、樣本數和調查內容。
一、 一般民眾面訪調查
(1) 調查對象:台灣地區18歲以上(含)的一般民眾
(2) 調查方法:
(3) 樣本數:完訪2075份
(4) 調查內容:
二、 一般民眾網路調查
(1) 調查對象:樣本來源為2017年起至2022年,進行一般民眾面訪調查時,表示有意願加入網路調查的受訪者。總共有5084位收訪者表示願意加入網路調查,考量到本次問卷主題為具備上網能力、且會使用社群媒體的成年民眾,因此問卷發放對象為符合上述受訪條件者計3,829人。
(2) 調查方法:網路固定樣本調查使用網路調查平台 Qualtrics 進行,邀請3829位受試者填答網路問卷。
(3) 樣本數:共完成1530份,有效問卷為1491份
(4) 調查內容:同一般民眾面訪調查
三、 青少年調查
(1) 調查對象:本次調查以具有本國國籍,設有戶籍的9-17歲國小(四~六年級)、國中、高中職及五專一~三年級的學生。
(2) 調查方法:
(3) 樣本數:1907份
(4)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探索媒體中的人際關係(例如社會支持、社交網絡和連結、社會比較、社會影響、以及社會互動等議題)與自我樣貌(例如個性與人格、隱私揭露與匿名、自我呈現、自我控制和規範、以及自我形象管理等議題)對人們所帶來的影響。
四、 數位足跡調查
(1) 調查對象:符合以下條件之民眾
(2) 調查方法:本研究透過計畫會員群組、網路社群媒體、BBS電子布告欄等方式,公開招募研究參與者。
(3) 樣本數:共完成199份問卷
(4) 調查說明:為有效因應網路世代快速變動的趨勢所衍伸出的新型態網路使用與傳播行為,本計畫從2023年10月開始收集網路足跡數據,結合線上問卷調查,探討網路訊息對人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