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徵稿


《傳播研究與實踐》專題徵稿啟事

《傳播研究與實踐》專題徵稿啟事
傳播創生與社群實踐
(2022 年 08 月 01 日截止)

在行政院宣告 2019 年為臺灣地方創生(Regional Revitalization)元年,期望在資源整合下召喚全民參與,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吸引鄉村人口回流,以達成城鄉的均衡發展。這是「社區」概念的重新活化,也是取回地方持續成長的動力摸索,期待能獲得政府、企業與公民社會全面關注的共同努力;而從 1960 年代的社區發展開始,經歷 1994 年的社區總體營造,二十一世紀的臺灣社會再次從「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出發,試圖推動更有品質的未來變遷。而永續城鄉的活動實踐也正呼應聯合國在 2015 年宣布的「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積極建立具有調整彈性且永續發展的生活環境。

基本上,社區作為一種「共同體」與在地知識的起源,小至鄉村部落、大至城市或國家;大眾媒體、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發達後,「想像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 的範圍更是跨越國界,串聯起四散的社群。而借助於傳播的擴散力,媒體可以與社區發展產生更緊密的互動關係,並透過各式各樣的實踐共生共榮,使接軌 SDGs 的議題有著無限可能。這種實踐蘊含了各種型態的社區傳播與跨界交流,舉凡社區營造、社區活化、社群媒體或數位行銷協助地方創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參與農村再生、健康傳播、樂齡學習、媒體識讀培力等,都是傳播創生可能發生的場域,也是各種媒介形式所能創造出的社群價值。

在臺灣,苗栗灣寶社區以「要西瓜不要開發」作為對抗土地徵收的危機動員;美濃反水庫召集的關注,也從運動到策劃,繼而帶出黃蝶祭的愛護環境與生態保育行動。其他諸如早期的《美濃週刊》、《文山報導》,近日的新竹《貢丸湯》與新北《新莊騷》等刊物,以及中正大學「民雄學」、世新大學的「三星四季宜居慢活―擴大愛減少礙」等計畫,都是藉由在地民眾的參與和關注,以及大學生的社會企劃與影音專長,發掘、保存、形塑,並進一步推廣各社群生活急需的務實智慧,經營、醞釀更成熟的新興文化。

而從社區營造轉型到地方創生,許多挑戰不斷浮現。例如:如何擴大行動範圍,將侷限於小範圍的社區營造,提高視野看見區域性的共同課題;如何確實吸引青年返鄉謀生定居,留住人才並繁榮地方;老年人口如何成為地方之寶,而不是成為待處理的問題;數位媒體匯流時代的來臨,傳播科技能夠如何嘉惠地方創生,帶來新的社群實踐;如何讓地方議題透過傳播形成輿論,促進實際的行動參與;如何讓更多企業投入地方創生,培力基層,產生更多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凡此種種,作為傳播專業的我們,應該都能夠找到著力點,讓社區得以永續發展,展現多樣化的社群實踐。歡迎上述關於「傳播創生與社群實踐」的研究與討論,以豐富社區活化與地方創生中的傳播研究。

在本刊副主編蔡珮(peitsai@mail.shu.edu.tw) 規劃下,《傳播研究與實踐》計畫於 2023 年召集期刊論壇,也將以「傳播創生與社群實踐」為主題,廣邀相關論文,進行交流與討論,來稿請標明「傳播創生」專題投稿。來稿論文須符合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並經過本刊雙匿名的學術審查程序,詳細體例說明詳見本刊網站。文章請以中文撰寫,總長度約 20,000 字上下。專題徵稿截止日期為 2022 年 8 月 1 日,有任何疑問,都歡迎來信詢問《傳播研究與實踐》(crpjour@gmail.com)。

相關連結:https://reurl.cc/e34Z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