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徵稿公告
壹、會議主題
後疫情時代的傳播與社會:媒體做為基礎
貳、會議時間
2022年6月18日(六) - 19日(日)
參、 會議地點
長榮大學 (台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肆、主題說明
世紀大疫持續蔓延全球,台灣社會也在 2021 年經歷了半封城的三級警戒。疫情影響下,過去視為必然的實體接觸與線下傳播不再理所當然;人們逐漸熟悉遠距參與及線上傳播,媒體也成為日常生活的必要條件。從微觀層面來說,傳播作為一個意義多向溝通的動態過程,大量挪移到線上後,究竟是會產生意義交換上的鴻溝?抑或能給予人們等同於面對面互動的信心而溝通無礙?從鉅觀層面來看,後疫情時代的媒體不僅承載了溝通的管道,更是維繫社會運作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數位媒體重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人類各個層面的生活,傳播對社會與人類的意義究竟產生了怎樣的轉變?凡此種種提問,都是因應當代科技發展與社會劇變下,值得傳播研究進一步探究的議題。
伍、會議子題與說明
子題一:傳播理論
傳播理論長久來協助我們理解及詮釋傳播活動的意義及因素,在新冠疫情方興未艾之際,對抗資訊疫情(infodemic)更彰顯傳播理論相關研究的珍貴價值。本子題歡迎以媒體做為基礎的相關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無論是後疫情時代傳播理論運用與創新、抑或其他傳播理論的探究及實證,均期待各方踴躍來稿。
子題二:新聞傳播
數位時代,自媒體眾聲喧嘩、資訊真偽莫辨,疫情假訊息更氾濫成災;當此媒體亂世,新聞業能否釐清事實、贏得信賴?能否在自媒體和網路巨頭夾擊下,數位轉型、生存發展?新聞工作者能否保住勞權、堅持專業?凡此種種均涉及實務與理論的對話,歡迎各界踴躍投稿,投稿之主題亦不受此限。
子題三:影視音文化
2020年以來與「世紀大疫」同時興起的全球現象之一,是影視OTT平台、音樂串流平台的急速擴張。愈來愈多閱聽人轉換他們接收影視音文本的方式,這似乎透露出,120年前誕生的電影、錄音唱片產業,以及近100年前誕生的電視,這些具百年歷史的影視音媒體/文化產品,又面臨了一個嶄新且劇烈的關鍵轉型階段。無論是根本的定義(電影/電視/流行音樂是什麼?)、產業網絡的位移、通道、效果,以及與社會/文化的變動關係,我們都需要且歡迎更多的觀察、分析和討論。
子題四:公關、廣告與行銷
伴隨疫情下的保持社交距離,消費者習慣了新的數位生活方式,也使得公關、廣告與行銷的策略及產製皆須因應趨勢而調整,無論是在媒體的使用與轉移、訊息內容於媒體平台及網路社群的呈現與區隔化、產製在實體與網路媒體的選擇和效益評估上,皆有著劃時代的變化,這些變化與閱聽眾的互動意涵皆值得做進一步的探究。
子題五:傳播產業、政策與治理
傳播產業、政策與治理組邀請從各種理論和方法論的角度,促進對傳播產業的政治與政策、經濟與管理的學術性研究。本組邀請針對與媒體產業及政策研究相關的廣泛學科領域的論文和摘要,包括但不限於傳播產業的政治經濟學;監管法規;媒體自律與他律;觀眾和製作研究;勞動力、所有權和內容多樣性;媒體組織的社會學;媒體策略和商業模式;公私部門協力治理等,以及針對中華傳播學會年會主題的相關討論。
子題六: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學
動態的傳播過程、意義再現、權力關係或群體認同以靜態的媒體設施作為物質基礎。當疫情的持續使得社會生活與「上線」的重疊範圍日益增加,媒體傳播中介各種社會關係的關鍵性也日益突顯。
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學組歡迎稿件主題探討疫情中或後疫情時代衍生的各種傳播媒介與文化、政治、經濟交會的議題,包含(但不限於):
l 文化認同或實踐:如文本意涵、身份政治、文化權力與參與政治、國族/族群邊界、社會不平等、媒介文化史
l 傳播的政治經濟學:如傳播政策、媒體治理、區域或全球傳播概況、傳播與社會變遷
子題七:科技、傳播與社會
Covid-19疫情屆滿兩年且還在延續中,它改變了我們學習、工作、社交、戀愛、及社會參與的各種模式。還好科技適時彌補了這個空缺,各式教學、社交、遊戲的相關軟硬體出現,某種程度解決人們在疫情下無法面對面溝通與互動的難題,但也出現一些新的現象與議題。本主題徵求科技與社會的相關論文,特別關照後疫情時代下以媒體科技作為新的溝通基礎,探討這些溝通型態能否創造出社會生活參與的新常態(the new normal),歡迎不同研究取徑的論文投稿。
子題八:風險與健康傳播
環境與健康等公共風險,已是人類面臨生存的重要問題。而傳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後疫時代不可忽略的重要問題。
歡迎不同公共風險議題(環境、食安、健康、疾病等)個人風險感知/態度形成、溝通策略、媒體建構、社群媒介與風險溝通、以及風險政策溝通等研究主題。
子題九:口語、人際與跨文化傳播
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溝通習慣與社會形貌,後疫情時代的傳播從傳統單向言說和媒體使用,迅速轉化成更有互動性的訊息產製和內容使用,使得當代人際互動益發複雜,舉凡人們的語藝表達、社交方式、甚至工作模式,都因這場疫情有所轉變。本子題的設立,乃冀望透過口語傳播、數位語藝、人際傳播、群我溝通、組織傳播和跨文化溝通等面向的徵稿,共構出「後疫情時代」以媒體做為基礎平台、但人類溝通本質卻更為彰顯的溝通群像和社會新契機。
子題十:性/別與傳播
性╱別意識的彰顯與基進化一直是開放社會的重要索引和指標。後同婚時期,人際之間對此的討論、溝通和互動並沒有稍歇,甚至透過各種傳播管道,開展出更為多樣的可能性和視角。例如媒介報導如何嚮導社會對於性╱別議題的正向理解?同婚尚未解決的各式人權與平等權事件,如何引起媒體與民眾的重視?性、慾望、色情、性工作等議題,在何種面向和程度上得以展現出在「始終都是性別」(gender all along)之外的學術與社會實踐意涵?跨性別的社會空間如何更積極地尋求與國家平台的對話交集?「性╱別與傳播」組歡迎各界性╱別研究的論述投稿。主題可與上述舉例相關,但不須受限於此。
子題十一:資訊、媒體與科技素養
資訊活動、媒體內容消費從來就離不開日新月異的傳播科技,尤其在閱聽人使用門檻大幅降低的大前提下,日常生活接觸的資訊,再也不僅僅是專業媒介工作者的守備範圍。當閱聽人取得媒介內容製作、轉傳的能力,當科技平台鉅細靡遺地蒐集數位足跡並且轉換為商品出售,閱聽人的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就越發重要。本子題歡迎關心閱聽人媒介接觸時的評估與批判能力的研究者,提出包括(而不限於):媒介內容分析與評估能力養成、閱聽人批判反思能力建立、素養能力指標、素養教育學習成效、整體媒體素養描述(如:素養教學成效分析)等議題。
子題十二:計算傳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計算傳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國內外逐漸於人文、社會科學、傳播學界受到重視,在應用議題上也擴見於傳播、新聞、語言、國家發展、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並逐漸成為學術社群理解社會議題、構建社會事實的共作夥伴。
本子題即希望透過計算傳播學的經驗研究,匯聚不同的觀點與啟發,來對計算取徑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進行跨域交流與對話。主題可與下列舉例相關,但不須受限於此。
l 線上社群與自然語言處理:線上社群與新世代的語彙與影響
l 選舉與政治傳播:新聞、社群網站上的選舉訊息分析
l 網軍與虛假訊息:假訊息偵測、網軍偵測
l COVID-19疫情下的新聞或輿情分析
l 社群網站:社群訊息傳散特徵,包含傳播者與訊息的分析、結構與時序特徵與社會網絡
l 其他符合計算傳播的主題
子題十三:其他傳播研究相關子題
陸、徵稿時間
臺灣時間 2022 年 2 月1 日 00:00 分至 2022 年 3 月 1 日 23 點 59 分 59 秒 (以年會線上投稿系統時間為準)。
柒、投稿須知
1.本次年會徵求之研究論文、專題座談或工作坊企劃書、影像作品之基本資料與創作理念,均透過年會線上投稿系統(http://ccstaiwan.org/conference/member.asp)投稿。
2.論文檔案與文字說明檔案,一律以 PDF 格式檔上傳,攝影作品為JPEG格式、影片作品為MP4格式。完成論文及專題座談企畫書之上傳程序方為完成投稿;影像作品另須寄送可供下載之雲端連結,方為完成投稿。
3.稿件檔案內不可出現作者資訊,也不可以作者姓名做為檔案名稱。
4.年會優秀論文評選之參與資格,限於徵稿時間內以全文投稿之研究論文。
5.本年會不接受已正式出版或一稿數投之稿件。
6.社會組與學生組之認定若有疑義,主辦單位得要求投稿者提供證明。
捌、審查時程
完整錄取名單將於 2022 年 4 月30日前公告於學會網站,並以電子郵件通知投稿者。
海外投稿之審查結果另提前於 2022年 3 月31日前,以電子郵件通知投稿者。
玖、聯絡資訊
聯絡人:姚其宏 (中華傳播學會執行秘書)
信 箱:ccs2021paper@gmail.com
電 話:02-29393091#67594
地 址: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64號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中華傳播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