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背景與本期簡介
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收錄了使用該資料庫(或該資料庫前身: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大眾傳播組)所發表的期刊論文,規劃此展集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有系統地了解如何應用傳播資料庫資料研究不同的傳播行為,並建構相關理論,藉以推廣傳播資料庫的使用。
本次展集主題鎖定「媒體素養的前因與潛在後果」,共收錄徐美苓(2015;使用2012年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Wu & Liu(2012;使用2008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大眾傳播組資料);與林淑芳(2016;使用2013年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等三篇文章。
本期主題介紹
俞蘋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隨著不同的媒體科技興起,這些媒介成為個人交流資訊的重要管道,然而,個人是否具有媒體素養—即能有效地使用媒體,並理解、批判、以及應用獲取的訊息—是當前重要的課題。媒體素養的概念多元,本期展集所收錄的文章正反映此現象,徐美苓(2015)鎖定新聞素養效能,意指對訊息內容,以及新聞產製背後政治經濟權力的評估能力;Wu & Lin(2012)所關切的數位素養,是由個人網路使用面向延伸而出;林淑芳(2016)則區分網絡素養為網絡技巧(即:網絡使用能力)與應用素養(即:理解、應用,以及批判訊息能力)兩部分。綜合來說,雖然本期所收錄的文章從不同面向來探討媒體素養(如:網絡/數位、新聞相關),這些研究指出了媒體素養重要的預測變數,或相關素養可能對個人生活造成的影響。
徐美苓(2015)探討影響新聞可信度與新聞素養效能的因素(即:人口變數、不同新聞媒介使用時間、多元性,以及新聞使用動機),以及新聞可信度與新聞素養效能兩者之間的關係。文中,新聞素養效能涵蓋兩面向,包括對訊息內容以及新聞產製的政經背景評估能力。研究結果顯示,男性、接收網路新聞管道越多元、為了獲得新知而看新聞的動機越強,以及認為報紙新聞可信度越低,新聞素養效能感越高。這些結果顯示,高新聞可信度可能反映較單一的新聞使用以及較低的思辨能力,因此導致較低的新聞素養效能。
Wu & Liu(2012)鎖定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先探究臺灣民眾網路使用活動,以及重要人口變項對網路使用的影響,並從網路使用出發來架構數位素養面向。分析結果顯示,臺灣民眾上網主要動機是為了搜集資訊、娛樂,以及了解時事,其中,利用網路來溝通社交以及從事電子商務的比例,有逐漸增高趨勢。而在人口變數與網路使用關係上,網路使用仍受限於個人背景、環境,年紀越輕、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收入越高者,使用網路比例也越高。進一步區分臺灣民眾網路使用面向來架構數位素養的內涵,Wu & Liu(2012)認為,臺灣民眾的網路活動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並反映了數位素養的重要面向,包括了生理與安全需要(食物、天氣預報、交通、運動與健康);愛、歸屬感、尊重需要(音樂、電影、購物、旅行,國際新聞以及社論);以及自我實現需要(所有跟推升自己能力有關的網路活動)。
林淑芳(2016)則探討網路素養的前置(人口變項、網絡使用時間)與結果因素(網絡風險、網絡使用愉悅感,以及生活滿意度)。林淑芳(2016)認為,網路素養是以網絡技巧(即網絡使用能力)為基礎,並涵蓋多面向,包含理解、應用,以及批判能力(即應用素養)。在網絡自評技巧與應用素養的關係上,研究發現,網絡自評技巧正向預測應用素養;而在前置變項方面,年紀越輕、網路網絡自評技巧越高,但網路使用時間和教育程度皆與應用素養與網絡技巧成正相關。最後,在結果變項部分,網絡技巧越高,網絡風險經驗越多(如收到騷擾或霸凌訊息),但僅有應用素養可能提升網路使用愉悅感以及生活滿意度。這些結果顯示,要培養網絡素養,可能要以提升網絡技巧為本,接續培養應用素養,即批判、思考與理解內容能力;而網絡技巧雖然可能增加暴露網絡風險的機會,但應用素養對網絡使用愉悅感或生活滿意度可能有正向貢獻。
參考文獻:
徐美苓(2015)。〈影響新聞可信度與新聞素養效能因素之探討〉。《中華傳播學刊》,第 27期,頁99–136。
Wu, M-M & Liu, Y-H. (2012). Conceptualizing citizen’s digital literacy through everyday Internet use. In R.-S. Chang et al. (Eds.),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 Applications-Volume 1 (pp. 359–371).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林淑芳(2016)。〈台灣民眾網絡素養調查:網絡素養、網絡經驗及生活滿意度關係隻綜合探討〉。《傳播與社會學刊》,第37期,頁25–56。
本期展集所收錄文章摘要與下載
影響新聞可信度與新聞素養效能因素之探討
徐美苓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本研究觀察影響不同媒介新聞可信度及新聞素養效能感知的因素為何。分析發現,認為各媒介新聞可信度高者,多為媒介新聞接觸多元性較低,並持較高娛樂性新聞使用動機者;新聞素養效能越高者,則多為網路新聞管道接觸較多元、持較強獲得新知新聞使用動機、及認為報紙新聞有較高可信度者。此意涵新聞可信度的增加乃缺乏多元性新聞使用之結果,且會削弱閱聽人的新聞素養效能。本研究就此進一步提出對新聞實務界的提醒與後續研究建議。
Download PDF
Conceptualizing Citizen’s Digital Literacy through Everyday Internet Use
吳美美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Digital opportunity which is the solution for digital divide offers three levels of accessibility to the citizen, namely, physical accessibility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network, the content accessibility and the intellectual accessibility in which the cognitive as well as operating skills are critical to digital literaci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citizen’s digital literacy to fill the gap of the current model of digital opportunity which emphasizes physical accessibility without specific action plan for intellectual accessibility. By analyzing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Internet use and identifying the groups of these activities, we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citizen’s digital literacy. Secondary data from a national-wide survey, the fifth phase of the fourth year survey of the TSCS Research Project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TSCS), 2009) is us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citizen’s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over time and of which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itizen’s demographic data. The results suggest an overview of primary online information activities engaged by citizens, including (1) gaining information of travel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s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2) consuming and finance, and (3) social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 Although information activities for learning and work purposed in the survey have not been significant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design of the survey questions, findings from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uggest that there seems to be a hierarchy of information needs, similar to Maslow’s (1943) basic needs, manifested in Internet use activitie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seeking sills, digital literacy goes beyond to the territory of doing, actual conducting of daily activities by using ICT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s well as a working model for citizen’s digital literacy is suggested for future research.
Download PDF
台灣民眾網絡素養調查:網絡素養、網絡經驗及生活滿意度關係隻綜合探討
林淑芳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本研究探討網絡素養相關概念,並分析網絡技巧與網絡應用素養對網絡風險、網絡風險應對、網絡使用愉悅感,及生活滿意度的影響。資料使用國科會2013 年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全國調查數據。研究結果發現,網絡技巧可增進理解、批判等應用素養能力,且網絡應用素養能力可幫助提升網絡使用愉悅感及生活滿意度。本研究結果可以幫助學界釐清網絡技巧與網絡應用素養間的關係,並提供未來網絡素養教育的思考方向。
Download PDF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