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電子報


台灣民眾手機使用習慣調查

  
 
  手機之於現代人,就像是分身一樣的存在,我們每天和手機形影不離,不論是用照片記錄下遇見的朋友或吃過的美食,還是利用社群及通訊軟體建立知心朋友圈,或是用追劇和玩遊戲打發零碎時間等等,手機甚至還能用行動支付取代實體錢包,由此可見手機已經深刻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本期電子報根據「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第二期第二次(2018年):媒介使用與社會互動」(N=2028),分析台灣民眾使用手機的狀況。
 
平均每天手機使用時間近3小時,18至39歲民眾使用手機時間更高達5小時
 
  依據調查,目前台灣有88.2%的民眾平常會使用手機(其中僅有2.4%的民眾使用非智慧型手機),每天平均使用手機時間達2小時58.5分鐘,再看到各年齡層使用時間,可看出隨著使用者年齡越小,使用時間有遞增的趨勢,尤其是18-19歲的民眾每天平均使用時間高達5小時12.6分鐘,表示一天中有超過1/5的時間被手機佔據。經ANOVA分析後顯示年齡層與使用手機的時間有影響(F(6, 2026)=122.562, p < .001),由Scheffe事後檢定可知18到39歲這三個年齡區間彼此間使用手機的時間無差異,但是這三個年齡層區間皆更高於其他更年長的年齡層。
 
 
 
除了手機基本功能之外,民眾最常用LINE、FB、YouTube等通訊社群APP
 
  對於有使用手機的人(N=1788)來說,最常用手機做什麼事情呢?調查羅列了九大類共53項手機功能或應用程式(APP)供民眾選擇(註一),取使用率達三成以上的功能或APP依序排名,如下圖所示用手機最常做的事共有17種。其中以即時通訊軟體LINE的使用率最高(86.5%),而社群媒體中的臉書(71.5%)與YouTube(62.2%)也有相當多人在使用,分居第三及第五名。手機的基本功能(即系統內建)如打電話(79.0%)、拍照錄影(63.6%)、設鬧鐘(58.1%)、計算機(46.5%)、傳簡訊(37.5%)、日曆(36.9%)等用途也很常用,另外也相當多人會瀏覽資訊,像是看新聞(53.6%)或瀏覽網頁(52.2%),還有休閒娛樂的用途也是很常見的,像是看影片(40.8%)、聽音樂(40.2%)、玩手遊(30.6%)等等。
 
 
 

 

使用手機做的事情越多,越容易手機成癮

 

  再來,根據統計,台灣民眾最常使用手機做的事平均為12.56項,若將民眾手機使用程度分為三類(各類人數約佔1/3,所以取第33位百分位數為8項與第67位百分位數為16項作為分界):使用0~7項手機功能或APP者為「簡易手機使用」(N=585),使用8~15項為「中等手機使用」(N=586),使用16項以上為「多樣化手機使用」(N=616),並檢視此三類民眾對於手機成癮的程度是否有差異。
  經ANOVA和Scheffe事後檢定可知,手機使用程度不同,對手機成癮的程度也不同,不論是「沒有辦法使用手機時,會很想使用手機」(F(2, 1786)= 164.266, p < .001),還是「會因為不能使用手機而感到沮喪、心情不好或覺得緊張,但只要能使用手機,這些情況就會改善」(F(2, 1786)= 80.934, p < .001),以及「經常藉由使用手機來逃避生活中令人煩惱的事」(F(2, 1786)=75.189, p < .001),三種手機成癮的狀態皆呈現「多樣化」用途的手機使用者,手機成癮程度高於「簡易」及「中等」程度的手機使用者。
   
 
  隨著越來越多推陳出新的手機功能或應用程式,手機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工具,妥善的使用手機的紀錄、管理、查詢等功能可以幫助提升工作效率,反之,花太多時間沉迷於手機的花花世界中(如即時通訊或社群媒體、影音、遊戲等),被手機綁架了生活品質、犧牲了專注力,那可就不好了。因此,有自覺的控制手機使用時間、保護好手機個資安全,是現代人必須學習的課題。
 
 

[1]手機用途分類包含「使用社群媒體APP」、「使用即時通訊APP」、「使用系統內建功能APP」、「使用Email APP」、「瀏覽資訊/新聞」、「使用休閒/娛樂APP」、「使用消費理財APP」、「學習/工作相關APP」、「使用特定功能APP」,共九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