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電子報


青少年自尊、學業成績與霸凌之探討

 

   你有沒有曾經覺得自己表現很好,卻還是對其他閒言閒語耿耿於懷的經驗?過去心理學家們試著釐清這個心理現象,源自於社會環境對「自尊」的培育1。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對自尊(Self-Esteem)的定義:「每個人自幼年開始,便發展出一種以自己為最重要的感受,轉而也希望別人重視自己的心理作用。」
  本期電子報根據「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第二期第一次(2017年):媒體使用的個人功效與影響I」當中的青少年調查(N=1852),分析青少年自尊、學業成績與校園霸凌經驗間的關係。
 
在校成績與自尊間關係
  將青少年「在校成績」分組後與「自尊」變項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青少年在校成績的不同,對自尊的感受明顯有所不同(F (7,1844) = 3.99, p < .01)。 經Scheffe 事後檢定顯示,在校成績「90分以上」的青少年,其自尊顯著高於在校成績「59分以下」的青少年。而其他成績間彼此無顯著差異。

 
校園霸凌經驗與自尊
  青少年同儕互動如同社會縮影,容易在無形中產生言語或肢體上的霸凌行為,試著先將青少年分為「有遭遇霸凌」與「沒有遭遇霸凌」兩種類別,再將青少年有沒有遭遇霸凌經驗與自尊進行ANOVA分析。發現沒有遭遇霸凌經驗的人,對自我自尊的滿意程度明顯高於有遭遇霸凌經驗的人(F (1,1850) = 4.84, p =0.03)。
 
 
在校成績與校園霸凌經驗
  將青少年「在校成績」分為「59分以下」與「60分以上」兩種類別,進一步與「霸凌經驗」進行卡方分析,發現成績「59分以下」的青少年,遭受霸凌經驗的比例明顯較高,其中在「被同學罵、嘲笑或捉弄(鬧著玩不算)(χ2 (1) = 12.22,p < .01)」、「有同學破壞你的個人物品(χ2 (1) = 8.54,p < .01)」、「被同學威脅或侮辱(包括訊息或影像)(χ2 (1) = 5.89,p = 0.02)」和「被同學踢、打、踹(鬧著玩不算)(χ2 (1) = 5.74,p = 0.02)」的經驗上有明顯的差異。
 
 
  整體而言,青少年對自尊感受的高低,除與學業成績有相關性之外,也與遭受霸凌經驗有關。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和自己意見紛歧或不對盤的人,面對我們無從選擇也無力改變的既定事實,無須自暴自棄,不妨試著在遇到問題時勇敢面對,盡力後就放下,拋開導致心理壓力與人際緊繃的根源,別再為別人眼光而活。因為我們沒辦法控制別人腦中的想法,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練習擁抱正念(Mindfulness)1,走出暗巷後,迎接你的會是溫煦的陽光。
 
參考文獻:
[1] 研之有物:眼前難關過不去?試著放下自尊與執著
http://research.sinica.edu.tw/mindfulness-chang-jen-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