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電子報


台灣不同區域民眾在空汙議題上的態度與行為差異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除了紀錄台灣民眾的媒體使用、傳播行為外,亦會調查可能影響傳播行為的因子,與特定傳播行為可能造成的影響。因此在2016年第一期第五次─風險與災害傳播調查中的空氣汙染部分,除了調查民眾空汙資訊獲得與分享的傳播行為外,也詢問民眾在此議題上的「受災經驗」、「風險災害相關態度」(例如:議題關心度),以及「風險災害防範措施」[1]。本文意圖了解所居住的地理區域與這些變數的關係,以下分析台灣六大地理區居民在「過去空氣汙染經驗」、「對空氣污染議題的關心程度」,以及「自我對空氣污染效能感(空汙防範措施)」三個面向的差異,供研究者做深入分析空汙議題前的參考。 


中彰投居民的家人受到空汙影響最多

  台灣各地理區因產業發展與氣候的差異,受到空氣汙染的程度也不同。從調查資料中可發現居住在台中、彰化、南投地區的民眾,回報家人曾經受空氣汙染影響的比例為六大地理區中最高(56.8%);其次為居住在高雄、屏東的民眾(46.9%);第三多則是雲林、嘉義、台南的民眾(37.7%),而花蓮、台東居民曾受空汙影響的家人比例為各區最低(24.5%),詳見圖一。又以卡方檢定得居住地區的不同與「家人是否曾受空汙影響」之間呈現顯著差異(χ2 (5, N = 2079) = 77.24, p < .01)。



北北基宜居民最不關心空汙議題
  以本次調查的全體平均數(3.36)或分別以六大地理區域來看,民眾平均來說都是關心空汙議題(各區平均值皆大於量表中位數2.5)。而不同地區居民的關心程度有顯著差異(F (5, 2092) = 34.80, p.01),其中北北基宜的居民相對較不關心空氣汙染議題(3.07),並與其他各地區皆呈顯著差異(Post-hoc: ps.01)。其他地區間則無呈現顯著差異,居民關心空汙的程度,依序分別為花東3.58、雲嘉南3.52、高屏3.51、桃竹苗3.47,以及中彰投3.46(詳見圖二)。



不同區域居民採取的空汙防範措施也不同
  除了民眾對空汙的態度與經驗會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外,各地區民眾對空氣污染採取的防範措施也呈現顯著差異(戴口罩:χ2 (5, N = 2097) = 19.85, .01;避免出門:χ2 (5, N = 2098) = 31.80, p < .01;加強個人衛生:χ2 (5, N = 2099) = 31.67, p < .01;關窗:χ2 (5, N = 2099) = 45.90, p < .01;保養車輛:χ2 (5, N = 2096) = 40.78, p < .01)。其中,北北基宜(67.8%)、中彰投(77.5%)及高屏區(77.1%)的居民最常戴口罩以防範空氣汙染的影響;桃竹苗(77.5%)、雲嘉南區(81.4%)的民眾最多以關閉窗戶來防範;花東(87.9%)居民則最常以避免出門來預防空汙的傷害,詳見下圖三。


 

  根據中華民國空氣品質監測報告[2],臺灣2016年的空氣品質監測結果,空氣污染指標不良站日數比率較2015年增加0.09%,呈0.64%。空氣品質不佳可能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及生活品質的下降,在大環境空氣汙染難以立即解決的現今,民眾可先行做好防範措施,以讓自己及家人避開空汙所帶來的危害。

參考資料
[1]張卿卿、陶振超(2017)。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第一期第五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2]行政院環保署(2016)。中華民國空氣品質監測報告。臺北市:行政院環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