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電子報


地震後訊息分享模式與性別之關係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災情層出不窮,近20年來廣為人知的震災包括1999年的921大地震與2016年的美濃大地震,後者甚至造成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傾圮坍毀之事件。地震當下人民的驚慌失措與險象環生,以及災後的斷垣殘壁、千瘡百孔之情景,促使民眾對地震抱持著誠惶誠恐的態度。由於地震無法以科學儀器做出精準的預測,因此地震發生後資訊的傳遞分享顯得更為重要,以下將以「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五次(2016年)─風險與災害傳播」的調查結果,探討民眾在地震發生後分享地震資訊的行為。

 

地震發生後,女性與他人分享地震資訊的意願比男性高

  根據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五次(2015年)調查,當民眾被問到在地震發生後是否會與他人分享地震相關資訊時,結果顯示,有75.8%的民眾在地震發生後會與他人分享地震相關資訊,24.2%的民眾則不會與他人分享地震相關訊息。此外,女性(78.0%)與他人分享地震訊息的意願又較男性(73.4%)為高(χ2(1,N = 2098) = 5.79,p = .02 )。

 

願意與他人分享地震訊息的民眾中,女性比男性更偏向以「電話」管道分享

  地震發生後,願意與他人分享地震相關訊息的民眾中,其分享的管道以「面對面」(78.2%)的比率最高,其次依序為「即時通訊」(61.4%)、「電話」(44.0%)、「社群媒體」(41.5%)、「電子信箱」(2.6%)、「BBS」(2.4%)與「其他」(0%)。此外,透過卡方檢定,分析不同的性別是否影響民眾在分享訊息方式上的差異,結果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偏向以「電話」(女性46.6%,男性41.2%,χ2( 1,N = 1589 ) =4.71,p= .03)管道與他人分享地震相關資訊。而性別的不同在下述五項分享管道並無顯著的差異,包括「面對面」(女性79.1%,男性77.3%,χ 2(1,N=1589)=0.72,p= .40)、「即時通訊」(女性61.9%,男性60.7%,χ2(1,N =1589) = 0.25,p= .60)、「社群媒體」(女性41.0%,男性41.9%,χ2(1, N = 1589)=0.12,p = .73)、「電子信箱」(女性2.0%,男性3.0%,χ2(1,N=1589)=1.58,p= .21)與「BBS」(女性1.8%,男性3.0%,χ2(1,N=1589)=2.55,p= .11)。

 

地震發生後,女性比男性更偏向分享「情感性」的內容,男性則比女性更趨向分享「資訊性」的內容

  地震發生後,願意與他人分享地震相關訊息的民眾中,分享的內容以「報平安,讓別人放心」(93.1%)之內文為主,其次依序為「提供地震相關連結、影像與照片」(33.7%)、「想要協助或鼓勵受災戶」(29.5%)、「批評地震災害負責單位」(6.0%)、「都沒有」(1.6%)。此外,透過卡方檢定分析性別差異是否影響民眾分享訊息內容的偏好程度,結果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偏向分享「情感性」的內容,例如「報平安,讓別人放心」(女性95.7%,男性91.3%,χ2(1,N=1589)=12.58,p= .00),男性則比女性更趨向分享「資訊性」的內容,例如「提供地震相關連結、影像與照片」(女性30.9%,男性36.9%,χ2(1,N=1589)=6.41,p= .01)。而其他二項皆無因男女差異而有顯著的不同,包括「想要協助或鼓勵受災戶」(女性31.0%,男性28.3%,χ2(1,N=1589)=1.37,p= .24)與「批評地震災害負責單位」(女性5.2%,男性7.0%,χ2(1,N=1589)=2.31,p= .13)。

 

  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上,迄今為止板塊運動仍劇烈進行著,地震已成台灣島上人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再加上其不可預測性的特質,更讓人民對地震惴惴不安。生於斯,長於斯,台灣是我們美麗的家園,既然無法遏制地震的發生,我們就必須事前做好萬全的避難工作來降低傷害,並在地震發生後主動與他人分享相關資訊與注意事項,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地震,用心守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