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電子報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個人評估滿意度之影響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化,儘管帶來不少的便利,但伴隨而來則是過度使用的問題。過去電腦成癮的問題較常出現在男性青少年族群,電腦成癮導致他們缺乏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1]。但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手機成癮的議題越被重視。這類電子產品的成癮問題不再侷限於男性及青少年,過去研究也表示手機的過度使用與焦慮、沮喪、社交行為,甚至與睡眠品質有關[2][3][4]。本期電子報將探討台灣民眾使用電子產品使用情況與生活滿意度評估之影響。

        根據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四次(2015年)隨機抽樣調查全台灣2000名,在過去一年使用電子產品(包括:電視、電腦、手機及平板)為消遣工具的時間以及綜合整體滿意度(包括:生活、工作、社交生活、健康狀況及心情)進行統計分析及研究。由於個人價值評估中包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因此排除無工作的族群,以1281名18至82歲的民眾(男/女=661/620,平均年齡42.77±12.59歲,圖一左)為此次樣本分析。
        其中發現台灣民眾平均每天消耗近5小時於3C產品之消遣上(圖二)。綜合各項滿意度的評估結果,台灣有高達85%以上的民眾對於自我感到滿意,13%為不滿意,而少於1%非常不滿意當下的狀況(圖一右)。


        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與自我評估滿意度之間的關係為何?根據之前的電子報(一期四次,對於媒體資訊種類選擇,男女大不同?!)[5]的結果可發現台灣民眾接收媒體訊息的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究竟自我評估滿意度是受年齡還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所影響?分析結果圖三顯示,年齡與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有著非常顯著的負相關(p<0.000),然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也與自我滿意度評估也有顯著的負相關的關係(p<0.0225),但年齡與自我滿意度評估之間是不具有統計上的差異(p=0.588)。圖四透過二階非線性回歸模型並以三維模式呈現三者之間的關係,可更清楚看出自我滿意度並不受年齡所影響,而是隨著3C產品的使用時間越長而隨之下降。

        透過本期電子報的結果展示了台灣民眾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對自我滿意度評估之影響與關係。台灣民眾普遍性的使用電子產品,雖然不至於為濫用或成癮,但已發現其對自我肯定的影響。使用電子產品可帶來娛樂,但過度使用會可能與個人生活滿意度(包含工作、社交、生活、健康、甚至心情)有負向關係。

 


[1] Griffiths, M. (2000). Does Internet and computer" addiction" exist? Some case study evidence.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3(2), 211-218.

[2] Elhai, J. D., Levine, J. C., Dvorak, R. D., & Hall, B. J. (2016). Fear of missing out, need for touc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related to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3, 509-516.

[3] Seo, D. G., Park, Y., Kim, M. K., & Park, J. (2016).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and its impacts on adolescents’ social and academic behavior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3, 282-292.

[4] Rathore, B., Singh, N., Chouhan, Y., Rathore, I., & Sethia, S. (2017). A community based compar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mobile phone on quality of sleep in smart phone users and non-users in Central In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3(8), 2078-2082.

[5]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 (民106年10月26日)。對於媒體資訊種類選擇,男女大不同。取自:https://crctaiwan.dcat.nyc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