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是目前台灣最普遍的不良健康行為,而台灣癌症十大死因之首肺癌的主要病因更是源自於吸菸,雖然政府及相關單位努力宣導反菸,但仍見台灣吸菸人口遽增,年齡層也普遍下降。反菸廣告是否對閱聽人產生所謂的「第三人效果」?根據第三人效果的實證研究發現「第一人和第三人效果認知差距」會受到媒介內容的影響。如果媒介內容是負面的或不需要的(如暴力、色情、負面廣告等),受訪者會認為該媒介內容對自己的影響較小,對別人的影響較大;如果媒介內容是正面的或需要的(如公共宣導、新聞報導等),受訪者會認為該媒介內容對自己的影響較大,對別人的影響較小;或是認為該媒介內容對自己和別人的影響差別不大。過去針對台灣地區的第三人效果相關研究並不多,而有關以公共宣導的媒介訊息是否存在第三人效果,則仍有待更多相關研究驗證。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要探討反菸廣告是否會產生第三人效果認知,並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分層集群抽樣方式針對 470 位台北市高中職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顯著地傾向認為反菸廣告在反菸態度、吸菸行為上對自己的影響遠大於他人,呈現了「顛倒第三人效果」。此外,輔以個人背景因素、吸菸知識、態度與意向及反菸廣告的接觸情形來檢驗第三人效果的強度。其中,在性別、居住狀況、年級、吸菸現況、好朋友吸菸狀況、吸菸態度、吸菸行為意向及反菸廣告評價上均呈現顯著差異。本研究雖然驗證對於反菸廣告會產生顛倒的第三人效果,但值得一提的是未與家人同住、目前吸菸、很多好朋友吸菸、吸菸態度正向以及吸菸行為意向可能性大的受訪者,卻對反菸廣告產生了第三人效果。期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爾後台灣公共宣導有關傳播行為第三人效果之實證案例,以及相關菸害防治與反菸廣告在實務上操作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