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 年以來,台灣各縣市積極推動影視觀光政策,成立電影委員會、協拍中心,並補助影視作品拍攝,以行銷境內景點。本文採取傳播批判觀點,提出「地點置入」的概念,分析這項政策為何是新型態的政府置入性行銷、其制度化的過程為何、對影視內容與產製又有何影響。研究發現,影視觀光政策是以付費方式交換場景的露出,以扶植影視產業為名,行城市行銷之實,短期雖可挹注資金活絡產業,但已影響影視作品的拍攝地點、場景、劇情與角色安排,干預創意表達、削弱作 品的文化性。然而它以政府補助與協拍的名義包裝,而掩蓋了 置入性行銷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