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管理學】 - 其他

名稱
台灣產業史的軌跡-以製傘業為例
來源
中山管理評論
作者
楊俊煌、王美雅、徐木蘭
年份
2013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21卷2期
頁數
p340-369
相關連結
簡介

 傳統製造業早期爲台灣帶來許多經濟效益,不但奠定台灣經濟基礎,也大幅提升台灣國際知名度與競爭力;然而隨著時空環境變遷,曾經是「台灣第一」的傳統製造業卻面臨到規模外移或逐漸沒落的命運!這些產業為何而興?又為何而衰?過去研究中雖有零星片段的描述卻缺乏完整紀錄與分析。
本文試以製傘業為例,從歷史研究角度,輔以文獻分析、內容分析和深度訪談法,討論該產業營運模式、重大紀事與影響結果,期能勾勒出台灣製傘業發展過程與興衰原因。選擇製傘業作為研究標的有兩項主要原因,其一是製傘業曾為「台灣第一」的代表性產業之一,卻也是其中現況相對慘澹者,相較於製鞋業逐漸轉型並再次進軍國際之際,製傘業在台灣卻僅剩零星廠商孤軍奮鬥;其次,目前台灣高科技製造業 (如資訊業),某種程度也面臨類似的發展瓶頸,當產業技術趨於成熟,製造成本成為關鍵競爭要素,其他技術後進國家的威脅漸起,吾人相信,不論是傳統製造業或高科技產業面臨的發展議題本質上是相似的,因此,在此時回頭檢視製傘業興衰,應可作為今日其他產業之借鏡。
研究發現,台灣製傘業可區分為三個發展時期,第一時期係藉由低廉勞動力優勢並經由政府相關政策帶動而成形;第二時期則以豐裕勞動力為基礎發展出完整的營運模式與生產網絡,且藉由群聚效應而產生上游研發、下游零件組裝及製品生產的合作樣態,同時產業人力發展也趨於成熟,包括專司研發的技術群、因應政府政策而來的家庭代工者,以及負責大量生產的廠房等,此時台灣傘業在產值或出口量已位居世界之冠;然而在第三時期,受到諸多總體產業環境變化影響,台灣傘業便如候鳥遷徙般地外移,此時台灣傘業似已黃昏,不復當年。
本文認為台灣製傘業早期成功發展可歸因於總體產業環境與政府政策的良好配適,特別在勞動力供應與運作模式方面,但隨著總體產業環境不利於製傘業發展,政府也未能在適當時機透過政策扭轉乾坤,錯失了製傘業轉型時機,台灣製傘業的「世界第一」輝煌記錄也從此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