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目的在於跳脫傳統環境工程解決水污染的片面思維,以系統動力學的系統思考為基礎,建構高雄市都市發展與水污染之系統模型,透過模型之模擬進行不同水污染防治策略之政策試驗,藉以觀察上述政策導入與執行對都市水污染長期變化的影響,以求得較佳之政策組合方案。
研究結果顯示,配合中央專款補助並調高下水道支出比例之財政籌措政策,較其他三種財政籌措方式(分別為地方政府自行編列經費、中央政府專案補助至接管率到30%、中央專款專案補助並調整環保支出比例)為佳;產業轉型之都市成長管理政策對於水污染的削減較人口密度管理更具明顯之效果;3.污水下水道開闢率雖已達100%,但由於愛河的汙染量累積速率遠超過其本身自淨能力的速率,因此,其污染的削減量仍無法達到其涵容標準;都市成長管理結合傳統環境工程手法,對於水污染的防治具有事半功倍之效;對於愛河水污染量的削減,直接用於愛河整治提高河川的自淨能力,將優於提高污水下水道接管率。
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提昇或是愛河水污染防治,皆應先找出形成問題之環路,並提出相對應的策略。建設與防治經費的多寡與投入的方式是影響環境工程能否達到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結合都市成長管理策略與環境工程手法的水污染防治策略,對於污水下水道接管速率的提昇以及愛河水污染量的削減皆有明顯的政策效果;而在公私協力部分透過(產業轉型策略結合污水下水道BOT政策以提昇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水污費徵收結合原用於污水下水道之支出經費進行愛河整治)加以組合分析與比較進行政策模擬,發現愛河污水量的變化將在水污費環路的作用下,從第14期開始由原先的逐年遞增的趨勢轉向為逐年遞減的變化趨勢,而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則在第25期完成100%的接管率。若與上述之公部門之污水防治策略做一比較分析,無論在污水下水道接管速率或是愛河污水量的削減上,其政策效果均優於公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