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在國際管理學界日益受到重視,本研究目的在於調查國內管理期刊對於質性研究的接受情況以及現存質性研究的特徵。調查發現國內以管理議題為主的量化和質性研究的學術成果有嚴重失衡的現象,不利於本土管理研究的良性發展。有鑑於此,作者特別針對國內管理類期刊、學者與國科會提出建言,期盼我國的企業管理研究能夠更加多元與活潑。
在AMJ期刊的倡導下,以美國為主的管理期刊在質性研究的比例逐漸增加。此一趨勢確認質性研究為管理學門之重要研究方法。此外, SSCI所收錄之管理學門期刊的質性研究普遍受到引用,可見質性研究對各領域理論的發展頗具影響力。相較於國際期刊,台灣管理學門的質性研究無論在數量與研究議題都相對稀少。國內管理學門期刊可參酌AMJ的作法,透過發行特刊或舉辦研討會,提供多元思辯的園地,以鼓勵及培育具深度與影響力的質性研究。
其次,質性研究方法的推展有賴學者以更寬廣的眼光接納不同的研究取向。目前國內學者多將質性研究方法視為一種工具,忽略質性研究所植基的本體論與認識論之差異。對於質性研究而言,研究人員本身就是工具,研究者必須了解各種研究典範的哲學觀點與自身的取向,亦需豐富個人的見識,培養深度思考與邏輯辨證的能力,才能有效洞察現象背後的真實面貌。作為一位專業的論文審查者,作者認為學者亦應具備同樣的學養,才能發掘與留下好的質性研究作品。作者建議國科會透過專案,邀請更多國外的專業質性研究者長期在國內協助訓練有意從事質性研究的學者與博士生,並且提供合宜的方式評鑑這些學者的升等標準。
個案研究普遍存在於質性研究中,並且是主要的表現手法。個案研究有賴業界與學界的合作。近年來,國科會積極推動個案教學與個案研究的整合型計畫。然而,從個案撰寫邁入個案研究需要克服一些障礙。由於國內產學合作的環境氛圍不如歐美,學界與產業界都還在摸索之中。產學合作的落實有賴國科會撮合,引導雙方進行經常性的對話,才有可能產生三贏的綜效。作者建議國科會安排學界與產業界代表進行座談,磋商合作規則,俾使企業願意在信任與安全的前提之下開放場域,活用管理學界的研究成果,學界也因此得以進入企業營運場域從事長期性的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