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管理學】 - 其他

名稱
創業堅持與Web 2.0特性下的商業模式─達摩媒體
來源
中山管理評論
作者
李信興
年份
2009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17卷3期
頁數
P742-769
相關連結
簡介

 創業前對產品或商業模式充滿一定程度的信心,然而啟動創業之後發現營收不如預期、陷入財務困境,在這種績效不佳的狀況下思索是否繼續堅持,似乎是創業過程的常態。本個案指出,第一階段的龍璞創辦人,針對兩項在我國首度推出且相當自信的創新產品,做出市場推動完全失敗的結論,導致缺乏營收且陷入財務危機。之後,寄望於一樁已達成協議的投資案,雖然因意外破局而遭致強大傷害,卻在日後回想這段投資案時逆轉為「幸好當初沒有成功」。因此,對企業的利害關係人或創業者而言,可從上述兩個例子得知,(1)創業過程中所歷經的種種挫折,乃是屬於企業生命週期的一部分。在堅信產品的獨特性,或知名公司有意願投資的正面肯定之下,不應以一時的挫折來論斷創業的成敗。(2)就個案而言,主要是在財務資源上無法符合創新擴散所需要的時間;從改組後的第二階段,足以證明達摩媒體的創新產品或商業模式基本上是成功的。是故,對於創業實務者,更需深刻體認,倘若缺乏第一階段的創業堅持,便沒有機會創造出第二階段看似符合Web 2.0概念的商業模式。
Web 2.0這個詞彙,在我國產、官、學都引起相當的關注,但如何找到成功獲利的商業模式卻是關鍵問題。從個案在面臨世界級競爭對手還能找到生存利基的經驗來看,建議網路創業者必須慎重思索一位網路評論家所言:「巨人嘴邊掉落的餅屑,還是足以養活台灣本土網站。創業者…如果沒有想清楚獲利模式,在台灣的小市場又缺乏購併價值,就算做到第一名也未必好過達摩媒體」(陳豐偉,2008)。
對於以模仿外國創新的創業者而言,本個案對於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議題也具有啟示。雖然個案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BloggerAds乃是移植自歐美國家的模仿性創新,但在本土的實施過程中卻進行了若干調適,例如個案公司認為技術要跟世界比,而廣告市場則需因應在地化的特性,以及預先因應未來風險所發展出的多元產品/服務,足以說明個案公司已經跳脫單純的模仿性創新,而逐漸摸索出一套與本土環境適當搭配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