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管理學】 - 其他

名稱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導入:從脈絡論分析個案研究
來源
中山管理評論
作者
陳小芬、王存國
年份
2005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13卷1期
頁數
p178-217
相關連結
簡介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統被認為是一套全面性的套裝軟體。為了讓這套整合性的軟體滿足企業需求,全球大多數的ERP供應商都致力於發展特定產業規格、特定文化規格的系統,以提高系統的彈性。然而ERP系統本身「整合」的特性造成多數ERP系統的結構變得龐大而複雜,許多企業導入ERP系統後才發現軟體本身與企業經營程序並不契合。不契合的問題在台灣可能更為嚴重,因為多數的大型ERP軟體供應商來自歐美,這些套裝軟體在設計時,依照歐美國家的文化、規定及企業習慣來設計。當這些外來軟體轉移到台灣的情境時,常與台灣企業本身特有的企業模式(embedded business models)發生衝突。不契合的情況愈嚴重,系統導入時程延宕與預算超出的機會將愈高,系統導入失敗的機會也增加。
另外,許多導入ERP套裝軟體的公司,仍屬於外商公司的海外分公司,決策權掌控在母公司手中。在ERP系統導入期間,不論是資源的配置、問題發生後的因應策略等問題,可能都不是真正執行層次的海外子公司所能決定。這種全球性公司經常會產生決策效益與執行效益的問題,因為從遠在歐美總公司制定的決策傳逹至海外工作執行人員時,資訊經常會有所遺漏,總公司高層主管對ERP系統的思考模式與海外執行單位的人員的思考模式也可能不一致,公司下層的員工沒辦法清楚認知到高層導入ERP系統的目的,不但阻礙ERP系統的導入,也使系統上線後無法被充分利用。
企業本身擁有的ERP相關知識也將影響ERP系統導入的成效。企業在導入ERP系統前,如果缺乏具備ERP系統知識的內部員工,將使系統評估與系統選擇變得較困難,發生系統與企業程序不契合的機率也增加,同時因為知識不足,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從錯誤中學習,影響導入的效益。
由上可知,企業要避免選「錯」ERP系統,必須同時考量評估系統時決策的人員、文化合適性及內部相關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方能減低系統不符合企業需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