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非病之病,變味的品味,存在的補遺,社會生存無用的習性,卻成為有癖之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條件。癖也許是文人階級的文化贅物,然而癖文化卻是文人形象建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代以後中國文人對癖嗜的態度有明顯的轉變,此一轉變可以解釋為個人主義自我表述的社會實踐。本文視文人為一種藝術品,將這個文化商品放置在其文化生產的社會場域,檢視上述之假說。明清(1500-1800)之際,大量堵塞於仕途的文人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並大量投入文化商品市場。他們與士大夫和商人之間,在文化品味上相互競爭又模仿欽羨,共同成就了明清文化景致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