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拍照(snapshots, instantanés)自十九世紀末以來因其改良的材質與操作簡便的機型,一直用於為家庭生活作即興式的攝影紀錄。1970年代,快拍照格外受到攝影評論家的重視,主要原因是其所容許的光影構圖偶然性,符合現代攝影美學自詡的其中一種形式與技術的自律性,其特色可用快拍照風格概稱,並得以進一步結合相關的理論言述。不過,這套原本以形式自主性先於內容的攝影美學,卻同時被援用以附會一個有關現代家庭新秩序的意識形態,所根據的理由是被拍客體在快拍照中的組合,較易顯得「隨興而自然」,學者以為這樣的圖像構成,正好應合了西方家庭在漸次脫離了父權中心的等級制以後,所期待擁有的自由結構與(家)人之間的平等關係。然而,試圖在形式與意識內容之間去建立這種直覺類比式的關係,卻倍受考驗,極易落入烏托邦式的構想。事實證明了快拍照因諸多變數,並不一定服務於捕捉(或塑造)現代家庭的幸福新形象。1970至1990年間有幾位藝術家不約而同以家庭生活這一題材為專注對象,我們可以觀察到他們的創作實踐通常要在以下兩種要求之間衡量取捨:一是棄留被拍客體從現實原出處轉為影像時的語意清晰性,二是追求攝影形式的新視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