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傳播批判理論、文化研究】 - 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

名稱
觀光思維下的文化與權力
來源
文化研究
作者
張育銓
年份
2013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16
頁數
226﹣231
相關連結
簡介

在觀光人類學的發展史,每隔十年左右便有一本重要的論文集,標示研究取向的轉變。1977年,Valene Smith編輯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成為第一本觀光人類學專書,14篇論文分析觀光發展及其衝擊,兼顧理論與民族誌研究。書中兩篇論文對觀光本質的界定,反映出當時人類學的理論潮流:Dennison Nash以依賴理論的角度,認為觀光是一種帝國主義的形式;Nelson Graburn採用象徵儀式分析的角度,認為觀光是當代的朝聖。這個階段的研究主題與對象都以族群觀光為主,顯示觀光人類學與傳統民族誌的緊密關連。1989年,Smith編輯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的第二版,邀請第一版的12位作者進行十年後的追蹤研究。許多作者在第一版時,認為觀光只是社會文化變遷的因素之一,不該過度強調;到了第二版,則轉為強調觀光對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其中Nash與Graburn各發表論文,延續1970年代在理論上的分歧:Nash從依賴理論轉換到發展理論,討論全球觀光發展與地方資源控制之間的對抗;Graburn在儀式理論上加入後現代元素,討論儀式空間的邊界與當代朝聖中心的遊戲成分。這個階段的研究議題延續族群觀光的討論,並結合當時的人類學理論,加入對他者的探索與想像、民族性與國家整合的探索。2001年,Smith與Maryann Brent合編Hosts and Guests Revisited: Tourism Issues of the 21st Century時,不再是追蹤研究,而是定位新的研究取向,融入多元對象性、權力論述、體驗與表演、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等概念,將觀光與政治、社會、經濟的議題,以整合性的架構讓不同議題更加緊密結合,跳脫主客二分的概念,確立觀光互動情境的多元性,並且透過永續性的議題,將時間的界線往未來延伸。這階段除了深化與人類學及社會科學理論接軌外,也將許多逐漸成熟的方法論,如多點田野(multi-locale fieldwork)、鉅視與微視融合等方法帶入觀光研究。 

2010年,Julie Scott and Tom Selwyn合編《觀光思維》(Thinking Through Tourism)以及Donald Macleod and James G. Carrier合編《觀光、權力與文化:人類學的關照》(Tourism, Power and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Insights),兩本書都源自於2007年Association of Social Anthropologists以「Thinking Through Tourism」為主題的年會,編輯成兩本研究主題與研究取向具差異的專書,代表觀光人類學的多元論述已然成形,邁向另一個十年的里程碑。這兩本書透過豐富的個案研究說明觀光與政治、經濟的連帶關係,如以恐怖主義、移民、文化遺產說明觀光情境中的權力角色,以性觀光、民族性、文化遺產說明文化如何形塑觀光發展,使觀光資源成為政治與經濟的競爭對象。《觀光思維》重視實踐與應用,《觀光、權力與文化》重視民族誌的歷史描述。這兩本書反映出人類學議題的演變,也呈現出跨學科整合、理論與實務的融合,可說是當代觀光人類學研究成果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