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能以人傳人感染途徑的特殊性,使人們日常生活為之變異,特別是疫情爆發2020年初至今,臺灣仍不乏可見排隊買口罩現象。然而,口罩不僅是關鍵性的日常防疫媒介,亦可能是性別意義的載體,包括映現作為母親的女性,如何藉由排隊買口罩來做「母」職,或藉此實踐與他人的親密性。若從媒體文本可見,排隊買口罩的女性,多是替家人等具親密關係身分購買;而在表徵看似無意義、虛耗時間、甚至引發網路訕笑謾罵的排隊買口罩行為,或許正是置身疫情動盪不安的為母者,所產生另類賦能與性別行動。本文將透過網路媒體進行文本分析,以性別研究理論視角為切點,將Maslow(1970)的需求理論為基底,延伸Hays(1996)的密集母職理論,提煉「密集回應需求母職」論點,指出「需求」或許不僅是客觀性的生理需求,更有可能蘊含社會文化所建構的需求。在性別結構期待母職時刻回應社會層層要求脈絡下,進而探討媽媽們排隊購買口罩的主體論述經驗,可能體現哪些母職實踐的想像或處境?那些訓斥排隊買口罩言論,又反映社會如何對女性或母職弱化、貶抑及同質化的性別現象?並盼透過本文論析,再思疫情特殊脈絡下,多面向的社會行動經驗與性別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