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電影】 - 電影產製/科技

名稱
電影資本市場失靈與匡正機制之探討
來源
中山管理評論
作者
董澤平、廖志峰
年份
2016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中山大學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25/1
頁數
101-134
相關連結
簡介
文化創意產業是近期全球各國高度重視的產業,而電影產業的發展更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心,但電影產業的重視創意、高成本與獲利不確定等特性,導致電影投資與製作存在資訊不對稱與代理成本等問題。因此本文針對電影資本市場失靈之因素進行研究,探討獨立製片人如何克服融資障礙,並降低電影融資風險之機制。
透過文獻回顧、深度訪談與個案研究分析,本文發現電影資本市場得以克服市場失靈,使市場機能得以建立發揮的關鍵因素有風險分割、契約設計、評價機制、公正第三方制度、保險機制、發訊機制、審核機制、監督機制與資訊透明化等九項。此外,好萊塢電影專責分工明確,也提高電影融資成功之機會。
本文研究結果具有下列二項實務意涵。首先,我國電影拍攝資金來源不再僅依賴政府補助或輔導金,自有資金、個人與企業投資比率逐漸升高,政府輔導金比率則逐漸下降,加上國內民間文創基金的投資熱潮,預期未來我國電影製作資金來源越趨市場化。本文研究的電影資本市場匡正機制將有效降低電影資金投資者與電影拍攝團隊的資訊不對稱,提高彼此的互信基礎以達成互惠互利的目標。
其次,我國政府正積極推動國內電影產業發展,希望厚植我國電影人才及產業基礎,並協助業者在華語電影市場發展與行銷,而本文認為市場機能得以成功運作的九項因素,將有助於相關單位落實電影產業發展政策參考,特別是公正第三方的建立。因我國相較於他國,缺乏具有規模經濟或有能力進行電影組合規劃的片商,因此再引進其他業外資金或金融資本要進入電影產業時,更容易發生資訊不對稱與代理問題,這是目前我國非電影產業的民間資金無法積極參與投資國片拍攝的原因,也是我國電影資本市場發展遲緩的主因。因此,公正第三方的建立有其必要性,且此公正機構將有助於落實發訊、審核與監督等機制,並提供專業的電影與財務人才就業機會,以進行電影企畫書與拍攝進度的審核與確認,更能促進我國電影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與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