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於非劇情片與原住民之關係已多所討論,但對於1945年至1983年之間「台影」新聞片所再現的「山胞」,相關的討論、研究與反省則較為忽略。因此,本文以「台影」新聞片的「國內版」為對象,檢視「山胞」的意象所出現的數量、類型與詮釋之方式。針對「台影」新聞片所再現的「山胞」,我們指出包括主體的缺席、線性的進化、需要被現代化的原始、歌舞服裝作為社會皮膚、觀看的客體等等特點。最後,本文企圖從視覺政體的觀點出發,探討「台影」作為冷戰時期觀看社會的主要管道(「冷戰之眼」),如何透過新聞片的再現,進行「山胞」意象的社會建構,藉此提供一個批判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