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首先要回答:韓國流行音樂(K-Pop)何以能在韓文並非強勢語言的限制下跨越國界?除了政策投入與資本整併,更仰賴新興網路影音分享平台的流通,與文本型構中高度的視覺性與身體化。有別於一般音樂錄影帶分析僅著眼於文本的視覺元素,本研究在方法上援用社會學家Scott Lash和Celia Lury所提出的追蹤物件(following the object)方法論,關注K-Pop作為消費對象物的跨文化流通歷程:從其生產到消費的全球在地化。透過對韓國音樂產業人士的訪談、相關文章的回顧、MV的文本分析、以及台灣本地迷群的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本文亦將討論回答以下兩個子題:(一)在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中,視覺化、身體化與性別化的文本如何被設計產製,並在全球進行跨文化流通?(二)在地迷群如何挪用這些視聽素材,使之納入日常生活中的次文化實作與性別展演,進而形塑自身與群體的性別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