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廠商向來為我國國際化的主角,本研究將中小企業的海外實際移動及投資行為,以產業別加以類化,讓位於不同產業中的中小企業廠商了解本身所位於的產業生態模式為何,從而先行評估外移的時程和方式,並掌握住產業中重要的關鍵性資源。
本研究構形出四種產業生態原型,並推導在不同產業生態之下,中小企業廠商的國際化行為模式。其結論認為,對於在不同產業的中小企業而言,同樣的海外投資行為其實代表不同的策略邏輯,不應混為一談,故可作為不同產業中小企業廠商規劃未來成長方向之參考。
針對投資越南的四個製造產業進行分析,發現這四種產業內部造成中小企業外移的主要因素並不一致。例如紡織業外移是為了及早卡位、成衣業是為了降低成本以滿足客戶、製鞋業是為了維繫既有同業網絡關係而食品業外移則多來自業主尋求新利基市場的想法。
因此不同產業的中小企業對國際化一事應有不同的管理作為,例如以人力為主要生產資源的外銷導向產業的廠商應該及早向外尋找國外生產的基地;而以國內市場為獨特優勢產業來源的中小企業也許不應該一昧外移,而是及早尋得本身在產業中的獨特利基,研發和創新市場機會。本研究利用簡單而扼要的因素分類,可供中小企業廠商發展營運及成長策略時加以應用。
一旦了解影響各產業外移的決定性因素之後,政府的產業輔導政策便能更有效率。例如本身急需的人力優勢的出口導向產業,不管是服飾或是晶圓代工,都應該提早輔導其外移尋找生產基地,而將其他高價值附加價值鏈的活動留在國內,把國內的有效資源提供給能創造國家特殊競爭優勢的產業中。目前的高科技產業政策應該加以修正,並非所有傳統產業都該外移,也不是所有高科技產業都不能外移,而應視其本身產業的關鍵性影響因素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