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媒教育在1997年之後迅速發展,主要是受到回歸後傳媒環境惡化及公共空間破損的刺激。傳媒教育倡議者建議,採納「社會參與模式」來推動傳媒教育運動,培養具批判能力的公民,改善傳媒環境。這篇文章探討傳媒教育、具批判能力的公民和公共空間之間的關係,審視「社會參與模式」的實踐情況。研究發現,香港傳媒教育在訓練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方面取得認同。但由於「非政治化」的教育環境,令傳媒教育的課程也變得非政治化,所以在鼓勵社會參與方面,只局限於社會文化領域,不涉政治範疇,故此未能全面協助振興公共空間
欲加入會員者,請先完成註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