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分析台灣公視萌芽時期的公共論述是否符合公共 領域理念,並檢視理論與現實差異的意涵。因此,本文提出 「公民動員模式」引導論述分析,並且主張公共討論應從「實用性論述」、「詮釋性論述」而進入「政策性論述」。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公視建構階段的論述狀況與理想模式的最大差異,在於「政治介入」的討論佔很大比例。其次,公民團體雖提出許多「詮釋性論述」,大眾卻較少參與對話。最後,本文認為公民團體後續推動公視的「政策性論述」,必然要與政府及國會政黨保持合作,卻要留意政治力可能的操控,並且要與不同政治力維繫友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