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1950 年前的族群隔離狀態,1970 年代後原住民族從原鄉 外移,與本族以外的人相遇的機會增加,亦改變其婚姻形態。本文運 用2007 年「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調查研究」及2013 年「族 語保存現況調查研究」兩份計畫調查資料,描繪變遷中的原住民族婚 配圖像,研究發現如下:(1)越晚近世代同族婚比例越低,跨族群婚 與原漢通婚比例提高;(2)婚姻模式的代間傳承隨婚配類型而定:原 漢通婚有代間傳承傾向,親代通婚子代越易通婚,但跨族群婚的代間 傳承傾向不明顯;(3)特定族群與漢族距離小於其他族群:邵族、噶瑪蘭族、賽夏族對漢人的婚姻傾向性大於其他原住民族;(4)族群間 的親近性各異: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與布農族有高度親近性, 噶瑪蘭族與阿美族有高度親近性。本文以合併的調查資料描繪臺灣原 住民族群的婚配類型,以克服過往缺乏個別族群兩代通婚資料的限 制,彰顯日趨多元的婚配傾向,同時關照個別族群的差異,並探討其 可能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