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在2005年9月22日發布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34號公報「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並於2006年第一季起開始實施,該公報最主要的內容即在於使公司所持有金融商品的真實價值能夠充份反應於財務報表中,有助於改善過去金融商品會計處理上的不完備,避免企業作帳掩飾大額虧損。
就政策層面而言,在34號公報實施後,金融商品的帳面價值將更接近實際價值,可提升財務報表之攸關性與透明度,而此是否可有效降低證券市場資訊不對稱的程度,使投資者的利益獲得更多的保障,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另就管理層面而言,公司的金融商品以公平市價法衡量,以及財務報表認列衍生性金融商品後,將對公司之會計盈餘產生影響,而此是否將對證券市場造成衝擊,影響投資者的權益,則為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方向。綜上所述,探究34號公報實施對於證券市場之影響,為相當重要的議題。
本研究即從市場微結構的角度切入,探究34號公報實施對於證券市場的衝擊,檢測公報實施對於市場流動性、波動性與效率性之影響。本研究的實證結果發現,在34號公報實施之後上半年中,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已顯著降低,而波動性則顯著提高,資訊不對稱的程度並未獲得改善。然而,隨著時間經過,34號公報對於財務資訊更加透明之優點已呈現,不僅使市場流動性與市場效率性提升,市場波動性亦降低。
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對政策層面與管理層面皆具有實質上的幫助。首先,實證結果可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參考,有助於法規與政策之擬定。由於財務會計準則34號公報實施後下半年中,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已逐漸提升、波動性已減緩而逆選擇成份已降低,此意涵在新公報的規範下,更透明的財務資訊,已使投資者預測與評估證券價值的精確性提高,降低資訊不對稱的程度。對於證券市場而言,新公報的實施有其正面的意義,亦產生實質上的助益。因此,未來冀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制定或修定更多有益於資訊透明度的法規與政策,以加強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再者,實證結果亦可提供公司管理當局參考,有益於投資與避險計畫時之制定。基於財務會計準則34號公報實施後,將增加會計盈餘之波動性,故企業的管理當局應思考對策,避免獲利與股東權益的變動幅度過大,進而影響投資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