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由於財務會計準則公報之規定與揭露是為了減少資訊不對稱性,提升財務報表之透明度與可靠性,降低投資人與公司間之代理成本 (Lev, 1988; Bartov & Bodnar, 1996; Brackney & Cready, 1999)。而財務會計準則第35號「資產減損之會計處理準則」公報之實施,初期雖然將立即認列資產減損損失而造成企業短期盈餘之減少,但長期上將增加企業財務報表之透明度與可靠性 (Minnick, 2004),且降低投資決策上之不確定性 (降低投資者與公司經理人間對不良資產之資訊不對稱性)。
本研究政策與管理上之意涵為:一、資產減損公報之宣告對股票市場初次反應是傳遞降低公司盈餘及現金流量之負面訊息 (草案發布日),之後卻是提升效率之正面訊息 (正式公布日),而不同日期產生不同股價反應,此可能為投資者對傳遞之宣告資訊判讀不同所致。此結果可作為管理當局面對未來相關公報公告股價反應影響之處理。二、為減緩資訊傳遞造成股價反應之衝擊,政府當局宜擴大各單位參與公報制定之程度,並提供正確與及時訂定該公報之進度訊息予投資大眾。三、政府機關亦應在新公報適用前,提供何種產業與何種特性公司可能受新公報影響較大之訊息給投資大眾,避免不必要之資訊判讀,以減少人為操縱。四、本研究之結果亦可作為管理當局面對未來相關新公報公布時,對公司股價衝擊之參考。如某類資產較多或資金需求較高之公司在面對資產減損公報實施時,所產生對其股價訊息之影響。五、公司治理的好壞亦會影響資產減損公報宣告對公司股價的衝擊,此結果除做為管理者採用新公報時機及評估可能影響之參考外,亦可協助投資者判斷新公報對公司財務況狀與股價之衝擊。六、投資者亦宜透過了解公司特性以及分析其相關財務資訊,以較長期之觀點,分辨採用新公報的公司其所要傳遞的訊息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以作出正確之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