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鄰近學門】 - 財政學

名稱
現金流量請求權及控制權偏離程度對應計盈餘持續性以及股市反應之影響
來源
中山管理評論
作者
華琪筠、林文祥、林宗輝、蔡彥卿
年份
2010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18卷2期
頁數
p252-303
相關連結
簡介

 公司治理是實務界與學術界均相當關心的議題,實務上或報章雜誌報導的財務報告相關的舞弊案中,可能使我們覺得公司治理較差的公司,其財報數字較不可信,因此股市對其宣告之盈餘可能較不相信,所以當這些公司宣告盈餘時,股市的反應較小。另外,有一些國外的學術研究顯示美國的股市對盈餘持續性有過度反應的現象:投資人誤認為公司治理較好之公司的盈餘有較高的機率持續到未來期間,因此當盈餘增加時,投資人會過度追逐這些股票,但平均而言,盈餘持續的情形比投資人的預期差。
本研究嘗試以「控制股東現金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的程度」來衡量公司治理好壞,推估當這個偏離愈大時,表示公司控制股東以較少的股權控制整個公司,此時控制股東與其他股東的代理問題會更嚴重。論文並測試上一段所提及的直覺是否正確:「壞」公司裁量性應計盈餘是否較不可信,因此這些公司盈餘的持續性應該會較低。本論文第二個目的在於瞭解台灣股市反應盈餘資訊時,能否正確 (理性) 的反應,而不是像美國股市一樣的過度反應。最後,論文並測試股市投資人在比較懷疑「壞」公司的報表情況下,對「壞」公司盈餘的反應是否比較小。
研究結果顯示:控制股東現金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程度越大,公司應計盈餘持續性越小。股市是否能理性反應的測試結果則發現,台灣股市對盈餘呈現過度反應;而控制股東的現金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較大時,股市的過度反應顯著變小,顯示股市較不相信治理較差公司的盈餘;但平均而言,股市仍然過度反應公司盈餘。這些結果可協助投資人投資決策之判斷,並更正其對盈餘持續性的錯誤觀念,若投資人都能正確反應盈餘的持續性,股市有可能在未來減少這種不理性的過度反應現象,市場效率將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