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鄰近學門】 - 財政學

名稱
家計儲蓄與借貸對財務滿意度之影響:跨國分析比
來源
中山管理評論
作者
郭敏華、許瀞方
年份
2009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18卷1期
頁數
p102-143
相關連結
簡介

傳統經濟學與財務學向以理性與客觀數據為尚,對於民眾的主觀滿意度較不重視,但是自從行為經濟學與行為財務學快速興起以來,民眾的主觀感受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注意,財務滿意度即為測量生活滿意度不容忽視的一大面向。
談到財務滿意度,一般最直覺的想法是:賺錢越多財務滿意度自然越高。但是本文針對台、美、德、挪、南非做了跨文化研究,結果顯示,所得固是決定財務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家計理財取向尤其關鍵,其影響力甚至高過所得。一般而言,家計理財取向不外四種狀況:儲蓄、收支相抵、以過去儲蓄支應,以及借貸。本研究的實證結果顯示,在控制了包括所得在內的多項變數後,家計理財取向對於財務滿意度仍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儲蓄的正向影響程度甚且大於高所得。借貸和低所得則雙雙呈現負面衝擊。
此一發現具有很重要的政策意涵:
對個人而言,應致力於消費與理財規畫,儘量不借貸。
對政府而言,除努力建設經濟、提高國民所得外,應提倡量入為出之節儉美德,幫助民眾養成正確的消費觀與理財觀。
對廠商而言,若能力行退休金提撥制度,幫助員工強制儲蓄,應有助於提升員工的滿足感;就某些情況來說,其效果甚或優於加薪。
對學術界而言,應更多戮力於個人理財觀念的教導。以目前的財務金融系所而言,其課程仍以現代財務理論和公司理財為主,有些具有財金背景、甚或MBA學歷的年輕人,學了很多財務和投資理論,卻未必擁有正確的理財觀,憾甚。
簡而言之,本研究的實證發現,不論是對產官學界或是對個人,都具有很重要的啟發:儲蓄的重要性不亞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