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風險(political risk)在國際財務管理上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國際企業抑或是本國企業皆受其影響。由於企業之未來現金流量對一般經濟狀況具高度敏感性,然而,經濟狀況則與政治風險之間存在高度連動性,因此,企業之未來現金流量以及投資人所要求之必要投資報酬率可能因政治風險影響而發生變動,進而改變企業之價值與資本結構決策。
2000年,台灣民主政治史上產生第一次政權輪替,由於政權動盪引起國內政爭不斷、兩岸關係陷入僵著、國內銀行逾放比上升導致銀行債信危機、國際股市重挫隱憂,以及國內實質面之經濟表現與金融面之表現產生背離現象,致使投資人信心不足,造成台灣股市交易活動急速萎縮,為此一新興證券市場投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變數,也為證券市場績效增添了一個新的分析面向。
在新舊政權輪替期間,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嚴重縮水的結果,形成多數上市公司的股價淨值比低於1的現象。由於股價未能反應公司經營實質,造成績優公司自證券市場募集資金之管道受阻,國內股市之快速下挫亦造成依賴股市高財務槓桿操作之企業及其董監大股東面臨補提擔保品或質押股票斷頭之危機。因此,股價持續下跌將可能導致高度財務槓桿操作的公司其財務出現週轉不靈的危機。
在台灣,50年來首次政黨輪替所引發之政治風險效應,相較於已發展國家之常態性政黨輪替,對國內政治生態、經濟暨金融政策,乃至國人信心皆造成重大衝擊。然而,新興市場的民主化過程所產生的政治風險,進而影響證券市場績效,可能形成一種常態,本研究以台灣證券市場為研究對象,得到政治風險顯著影響證券市場績效的驗證。因此,在未來,分析證券市場績效,將政治風險納入分析的範疇應為一個必要的參考,進行企業評價抑或是公司資本結構決策時,應衡酌政治風險之效應,以長期觀點重新建構企業之營運、投資以及籌資計劃。此外,企業在面臨股市遭受政治風險衝擊而下挫時,更應注意維持企業之財務安定力以及資金活動力,以降低不利之資金融通市場對企業正常經營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