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從各種理論和實證的角度,發掘將國際勞動基準納入國際貿易之基本規範,支持和反對爭辯的基礎;二是從實際的執行和推動層面,尋找出國際勞動基準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的被推動和落實的各種方法或途徑。
隨著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和企業更必須關切國際貿易中相關的規範,特別是有關落實國際勞動基準的責任。對此一全球經貿局勢的改變,台灣政府之立法政策和企業之管理策略,要從實際的經驗和教訓中,逐步學習和調整。
本研究論文的發現和結論,對台灣政府和企業有幾個管理上的重要意涵:
正視國際勞動基準的重要性: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與世界各國經貿關係更為密切,必須正視國際性和區域性組織對台灣推動勞動基準之程度所做的評價和建議。譬如,OECD對台灣勞動基本權(組織權、協商權、和爭議權)所做的負面評價,必須盡速以實際的具體行動進行改革。
國際貿易與國際勞動基準並重:一味追求國際貿易的發展,忽略了國內勞動基本權益的保障,不僅有損台灣的國際形象,長期而言,更將使台灣在國際或區域性經貿組織,被質疑為社會傾銷(social dumping),而受到貿易排擠,甚至因而遭到國際間的貿易制裁。因此,國內偶有工商界團體以恢復台灣經濟景氣為由,呼籲政府廢除勞動基準法之論調。依據本研究之結論可知,若政府貿然廢除勞動基準法,長期而言對台灣的國際貿易空間將會是種壓縮,而不是擴展。以目前國際貿易的遊戲規則而言,這可能是一種揠苗助長的短視做法。
跨國企業對多元利害關係人的倫理責任:如前所述,當國際勞動基準的推動,從「國家主權途徑」移轉到「消費者主權途徑」時,其驅動力將由「國家干預」轉為「市場機能」。因此,無論是跨國企業或下游承包公司,都必須正視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感受和權益,進而落實國際勞動基準,才能有效確保企業形象和維持市場競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