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鄰近學門】 - 財政學

名稱
會計資訊對外資持股調整影響之研究
來源
中山管理評論
作者
高蘭芬
年份
2004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12卷3期
頁數
P.441-465
相關連結
簡介

 台灣股市自民國79年開放外國專業投資機構直接投資國內證券開始,至民國90年1月1日已經對外資持股比例不做任何限制。政府開放外資投資國內股市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透過外資的專業分析能力來提高國內證券市場的效率性,減少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因此,外資投資型是否如預期提高國內股市的效率性與理性程度是政策制定者關心的課題。國內許多研究針對這個課題加以探討,研究結果基本上支持外資具有資訊領導角色(information leading role),且外資投資時重視公司基本面。

    以往有關會計資訊的研究大多假設投資人同質,並未區分資訊處理具優勢的投資人與一般投資人,本研究直接觀察具有資訊領導角色的外資專業投資機構,觀察其對會計資訊處理方式是否也同樣具有資訊優勢。本研究觀察年度盈餘資訊第一次公開前140日至公開後30日外資持股的累積變動情況,我們發現年度盈餘公開前140天,外資已經透過公司季報以及其他相關訊息的取得,形成對年度盈餘好壞的預期,並開始反應,大約在年度盈餘公開日100個交易日前外資持股對負面盈餘消息的調整幾乎全部完成,對正面盈餘消息的持股調整則在公開日之前50交易日就反應完畢。整段期間內,外資對壞消息公司的持股平均降低0.1~0.15%,對好消息公司的持股平均增加0.1%。為了解外資與一般投資認對盈餘資訊處理上的差異,我們觀察同期間市場股價的變化,並與外資持股調整進行比較。結果發現,不同於外資再盈餘消息公開前50天左右已經充分反映盈餘好壞的資訊,一般投資人對於年度盈餘的預期形成級反應較外資慢,顯示外資在資訊的取得能力優於一般投資人,而且反應也較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