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第八屆文化研究國際會議Crossroads首次在香港舉行,主辦方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為期五天的會議吸引了世界各地500多位學者參加,會議其中一個與傳播學有關的主題是裴開瑞(Chris Berry)所提出的「公眾屏幕文化」(public screen cultures)或「城市屏幕文化」。在這裏我們或許要解釋「城市屏幕文化」的由來,screen在傳統上是電影或電視的螢幕,隨着電腦互聯網與多媒體研究的興起,screen也可指電腦的螢幕。近年public screen在文化研究、城市研究和後現代論述中是指一種新的數碼影像的介面(interface),研究重點在於其影像、內容在公共空間對個人、聚群、群組,或城市式社會的影響、改變和衝擊,甚至有論述指出public screen 是繼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後,能夠推動民主、個人和社會解放(emancipation) 的一個新媒體。為簡單起見,我們在這專輯把所有public screen culture稱為「城市屏幕文化」,屏幕涵蓋的意思比「螢幕」略為寬廣,因此,現在偶爾在商場和一些藝術表演中的投射,雖然「屏幕」沒有自我發亮,不是一種螢光幕,也可能是「城市屏幕文化」的一種。當然,「屏幕」不只出現在城市中,但我們這個專輯的重點是城市文化研究的延伸,因此,我們把public screen culture統稱為「城市屏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