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文化研究】 - 文化政治與文化政策

名稱
性/別規範與仇恨犯罪:性工作的政策管制
來源
文化研究
作者
許雅斐(Ya-Fei Hsu)
年份
2006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4
頁數
P41 - 81
相關連結
簡介

 從1980年代中期以來,「雛妓」就是一個重要的「受害」象徵,推動立法防制的社會運動團體,透過性交易的暴力化及特定群體的被害化,衍生出一套箝制社會大眾的兒少保護條款。過程中,性差異的界線不斷被強化、重組,由被害的想像推展保護/防制措施,由加害的概念延伸出公益/危害的對立關係。

本篇論文試圖由仇恨犯罪的概念入手,分析台灣《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如何在特定團體的推動下,發展出一套不斷演進的性/別規範。從強調雛妓的受害到成人/兒少之間的性差異,原先雛妓救援運動中對抗社會剝削和壓迫的反仇恨犯罪取向,逐漸為保護/防制政策所取代。性不平等與差異,則轉化為運動團體因應自身需要,必須使用的政治策略。在政策過程中,差異的界線如何產生?歷經何種轉變過程?從性別到年齡,性差異如何形塑權力?性/別規範如何形成、重組,成為傅科所謂「治理的技術」,在政策法規中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