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甫過十二載,全球已經在這短短的數年之間經歷了多次空前重大災難,從2004年南亞海嘯、2005年卡崔娜颶風、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至於2011年日本311地震與核能災變,這些重大災難,都讓我們重新思考在當代究竟生命意味著什麼?換言之,我們該如何在各種災難和意外中重新理解以及梳理一個當代生命的概念?筆者認為,目前當代對於「意外」的思想開展,最具原創性的有社會學家查爾斯‧培羅(Charles Perrow)提出的風險理論,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提出的整合性災難,以及本書評所要討論的凱薩琳‧瑪拉布(Catherine Malabou)《意外的本體論》(Ontologie de L’accident)一書。三者之中,可以說瑪拉布的哲學意味最為濃厚。什麼是「意外」的哲學,或者說此種「意外」哲學對於當代的意義是什麼?如果要從瑪拉布這裡簡約地回答這個問題,基本上她的思想是企圖在佛洛伊德式的創傷理論之外拉開一個「未來」的向度。換言之,如果說精神分析式的創傷理論強調的是主體此刻之生命樣態是由其過往歷史中的某一創傷事件所形塑,那麼,所謂「意外」強調的則是,當下的生命處境不再是完全由過去的歷史經驗所決定,而是由未來那尚未發生卻即將到來的「意外」所形構。如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所言,當代的創傷經驗不再是來自於那過去已經完成的事件而是來自於「未來」、「將來」(à venir),「是因著對未來而不僅是過去的恐懼使得我們的傷口持續敞開著」(Borradori 200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