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並不連續。構成「歷史」這方不時改寫、塗抹、銷毀、重構其圖景與相關布局的物質構造與社會現實地基既是(隨時會改朝換代)優勢者鐫刻碑文的銘刻所在,但坑洞罅隙所滋生的邊際、非常態、異端他者、以及處處不一致不恆常的「耦合性」(contingency)之位置更迭、棋局部署、敵我對峙或共謀等驛動,亦是隨時都啟動且重啟(reset)的戰爭機器複合體。在某個時空端點之前,經由兩個條件特定的生理男性與生理女性簽訂生殖與財產相關契約、並得到國家機器的許多配套(保障、權利、特權、獨特位置、有利論述)是尚未存在也不被視為可行的生物政治監控方案。然而,近代性(contemporary-ness)的鮮明簽章之一就是在這近兩百年來陸續熟成且飛快地成為理所當然社會樣板的核心家庭制度;此制度以細膩精緻且不容逃逸的結構性支撐並回饋著操作現代(化)模式的國家機器,並且以熟練方法論運作公民權益、人權語言、直性別框架、扁平化主體養成、去物質性的純愛,以及在聲稱進步與狀似多元的政治再現場域獨厚某些「自然」與「傳統」。
在這個時間點,《置疑婚姻家庭連續體》的出版時間雖非刻意,但卻是對酷兒研究、非正典文化政治、社會運動的一帖內容與形式都無畏於長相與質地都不討好的湯藥。就當前甚囂塵上的全球(想像)性別主流化、國家女性主義、同志正典再現與其社群包抄夾攻,居於底層的非常態主體(罔兩眾)必得也需要不只套用複寫想當然耳的擬現代主體(proto-modernist subject)語言戰略(諸如逐漸淪為口舌服務的人權論述,個體天然配備的自由、都會中產人類主體朗朗上口的「多元」修辭……)。此書選擇了當前同志正典社群悉心搶灘的「婚姻」與國家意識形態悉心栽培滋養的「家庭」為核心批判對象,書中收錄的十二篇文章連同編者丁乃非與劉人鵬合寫的導論,各自發揮其學科與專攻的研究興趣,作者們所沿用的方法論、戰略、論證策略與辯證細節形成錯落有致(且偶有斷裂)的光譜,篇章的內容與論述互為對照但並不串連同步。就導論〈親密色差——置疑,婚姻,家庭,連續體〉,看得出兩位主編分別從自身的研究專擅領域爬梳出19世紀以來,現代核心資產家庭從誕生到(被)培養出霸權位置的一部帝國打造物語。在這篇篇幅相對漫長且援引多種理論模型的緻密導論,讀者可脈絡化地認識到歐陸馬克思女性主義、中國晚清文人的安那其烏托邦書寫 、20世紀後半部興起的台灣同志政治與酷兒言論、當代印度性別學門對於種性、階級、同性愛慾的研究如何成為拆解「直道統婚姻家庭」的有利怪手。再者,本書收錄的文章們經由作者的各自洞見與毫不含蓄委婉的耙梳,竟可能(弔詭有效地)同時騷擾婚姻家庭之為連續體的「人工」建構性,並且讓特定「婚姻」模式與被挑選「家庭」樣本之外的色差(光譜色系早已存在但不斷被銷抹覆蓋的紋路),從無法發聲(生)的不被看見轉化為罔兩資本,藉以辯證何以某些視線具有特權的色盲優勢,竟能輕易排除既存的形影外多重「影之微光∕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