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文化研究】 - 青少年、風格與反抗

名稱
NSK國家在台北的「Real Wince」
來源
文化研究
作者
黃建宏
年份
2011
資料性質
繁體中文
出版者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地
台灣
冊數
12
頁數
p306-318
相關連結
簡介

IRWIN是斯洛維尼亞(Slovenia)的一個藝術團隊,在1983年由Dušan Mandic、Miran Mohar、Andrej Savski、Roman Uranjek、Borut Vogelnik這群當時22-29歲的年輕人組成,一個帶有盧布里雅納(Ljubljana)龐克和塗鴉風的團隊。IRWIN的成立與前南斯拉夫的政局和戰爭息息相關,所以一系列觀念性且跨媒材的藝術作為,一方面擬造著斯洛維尼亞和他們自身同前衛藝術之間的歷史關係,另一方面從歷史和時事不斷地檢視和回應當下的政治,跨越著論壇、出版、展演、甚至政治機構的烏托邦式擬造。NSK這個同時意指著新斯洛維尼亞藝術協會和微型時間國家的詞彙,就充分表達出藝術創造擬造與曖昧的能力,對他們來說同時也是置身民主社會主義或社會資本主義中一種可能的抗爭姿態。 

這個積極呼應當下動態與處境的藝術團隊,也就充分而且更為深入地再現著斯洛維尼亞與巴爾幹半島在後共產主義時期的複雜處境;如何從最早的歐亞東西方交界處、希臘到君士坦丁堡的過渡地區,到同前蘇聯之間混雜著民族主義和共產進步精神,以兄弟友邦所掩飾的半殖民狀態,以及同時間國內政權倚恃老大哥而建立的獨裁統治,再進至冷戰結束後的全球化語境中,歐盟與美國政治經濟勢力進場角力的所在:解放的友邦、提供廉價勞工的加工區、性工作者輸出與毒品集散地、和新的傾銷市場所在。顯而易見,斯洛維尼亞因為位處陸塊,所面對的侵犯與暴力,和連帶的歷史文化混雜程度,絕不亞於台灣的狀況。 

但從IRWIN在90年代初和21世紀初的發言和觀念來看,他們所面對的文化藝術處境他們所開啟的藝術視野與先例就在於一個與政治環境發展並行,而且不斷地介入機構與文化政策裡,不同於總是分別以標榜普世歷史價值和思維創新的西歐文化強權,他們更強調面對著混雜各種異質性歷史痕跡的當下時,如何採取行動和對話。IRWIN在2008和2010台北雙年展中被邀請進行NSK計畫和展出他們諧擬各種大眾圖像的作品,對於台灣而言是極具對話可能性的時刻,因為我們能夠更直接地看到某些可能性:意即藝術的擬造和想像力在他們的表達中,成為藝術介入民主討論的主要政治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