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出版業的傳統模式是使用者付費,經由訂閱學術期刊來閱讀、使用學術論文。由於此出版業長期被全球少數大出版商壟斷,期刊訂閱費居高不下,於是學術界催生了開放取用 (open access) 模式,主張由發表者付費,刊登的論文可免費下載,開放使用。但新模式卻衍生出以謀利為目的的出版商和期刊,收費即可刊登,棄審稿把關的前提於不顧,形成所謂掠奪型出版 (predatory publishing) 和偽科學 (pseudo-science)。本文從開放取用的演進談起,介紹掠奪型出版的真相、特徵、品質、投稿者和收費情形,再討論商管領域掠奪型出版的特性和造成的影響,並探討台灣商管學者涉入掠奪型期刊的狀況,進而評述學術期刊黑名單和白名單的現況及其困境,最後提出四項因應建議,分別供學者、博士班負責人、大學和學術單位、教育部和科技部參考,期減少商管領域學術研究及其評量制度受到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