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訊科技發展與網際網路普及化,透過網路下載數位內容產業儼然成為新趨勢,不法業者將電影支解,利用「BT程式」或檔案服務輕易下載、上傳,網路盜版比實體通路販賣仿冒品對智慧財產權的侵害更為嚴重。根據國際智慧財產權聯盟(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liance, IIPA)2009年度特別三○一建議名單中針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亞洲國家被認為是侵犯智慧財產權最甚者,是經濟損失最大區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名列特別301其中,臺灣今年首次被排名在外,兩岸對盜版態度表現差異化。一部電影,本質仰賴創意為基礎,創意則透過適當的法律制度以智慧財產的形式呈現,但是盜版問題卻嚴重侵害電影價值。在種種緣由與現況下,國內許多產、官、學研究影音盜版的相關議題,以了解其嚴重程度,本研究採用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分析兩岸使用者對於網路盜版電影下載意願之差異。盜版行為以大專院校學生為主要使用群體,故本研究以大專院校生為研究樣本,透過發放網路問卷,收集臺灣地區156份有效問卷,中國地區152份有效問卷,利用結構方程模式驗證研究架構內各變數間之關聯性,討論使用者在使用檔案分享平臺交換音樂檔案時的可能行為模式,以期能夠給予電影業者合適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