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文獻審視回顧臺灣自1989年三項公職選舉以來,政黨與候選人應用數位化媒介做為競選工具的狀況。 1989年的「電腦政見臺」創新使用,至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候選人使用BBS站,可以視為競選傳播數位媒介的「引入期」;而1995年立委選舉,部分候選人自設網站或在大型網站掛設網頁迄今,網站的使用逐漸普及,重要的選舉或都會型的選舉,候選人都會架設網站與選民溝通,可謂之「成長期」。 競選傳播數位化媒介的優點,在於塑造候選人年輕、科技化的形象,而媒介本身的特性,如互動性、即時性、資訊量大,以及表現形式的無限可能,也使得媒介具備創新性,此外進入門檻低,初期費用不高也是吸引候選人建置網站的原因。 然而,知識(computer literacy)的限制,以及工具(電腦普及性不如電視、報紙),也使得數位媒介的使用者侷限於年輕、高知識的民眾,距離數位公民(digital citizens)社會尚有一段時日,因此其傳播效果也只在於社群動員,提供支持者「使用媒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