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文獻


【傳播理論】 - 親身傳播

名稱
簡介非語文傳播研究
來源
新聞學研究
作者
李茂政
年份
1982/12/20
資料性質
期刊論文
出版者
政大新聞研究所
出版地
台北
冊數
30
頁數
131-142
相關連結
簡介
進行傳播活動時,除了語言的部份外,其實非語言的部份,也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非語言傳播,簡單的說,就是運用語文系統以外的非語言符號系統,所從事的傳播活動。一般人的印象,總以為非語言傳播,就是身體的活動,其實不然。本研究乃在介紹非語言傳播的研究,包括:1. 「擬似語言」(para-language),是語文傳播中所分析出來的非語文成分,像是:強度、音調,或笑聲、哭泣等;2. 「身體動作」,其特徵在於「能看而不能聽」,又分象徵記號、解說動作、情緒表達等五種;3. 「體態語言學」,又分「先導體態語言學」、「顯微體態語言學」、「社會體態語言學」三類;4. 「領域傳播」則涉及傳播者的身體與情境中其他人(或客體)之間距離的關係,分為密接距離、個人距離、社會距離、公眾距離等;「觸摸」則是最原始的傳播模式,又分成五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