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近代中國民族國家或民族主義的研究已汗牛充棟。以往研究偏向以從上至下的視角,討論民族國家的建構或民族主義的象徵等主題。與之不同,本文將民族國家看作是普通人日常實踐的產物,以晚清部分讀書人日記為史料,聚焦1894年6月到1895年4月這個中國近代史上特殊的一年,嘗試探索分散各地的讀書人如何經由日常的實踐,生成和確認國家的日常形式。研究發現,在「中國的一年」裡,讀書人主要通過閱讀上海新聞紙追隨戰爭進程,形成了全國性的關注;進而,在普遍的閱讀實踐上又生成新的交談方式,「議論時事」成為重要的日常活動;更進一步,讀書人還以「悲痛」、「憤怒」和「羞恥」三種集體情感「情動」於國家。本文認為「中國的一年」中的閱讀、交談和情感實踐,使得近代讀書人第一次擁有了政治意義上的「同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