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期 2023/11/01

「大家在網路上抵制什麼?」-網路與社群之取消文化探討

 

特約作者:張瑋珊(國立政治大學心理所碩士生)

   取消文化為透過網路及社群媒體進行的社群抵制行為,發起目的通常在於當發言者或內容不符合發起者認同之理念,而使「被取消者」失去原有的支持者或被輿論討伐而離開社群圈 [1] 。本期電子報根據「傳播調查資料庫2021年第一波網路調查Panel:網路癮誘與脫序行為(Cyber Temptation & Deviance)」調查(18歲以上民眾)(N=1,004),探討臺灣民眾於使用網路與社群之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情形。

近三成三的民眾會想透過社群媒體抵制不合理念的名人
根據本次調查中,詢問民眾「當名人說不該說的話、做不該做的事,您多想透過社群媒體抵制他們?」,有近33%的民眾會想透過社群媒體抵制說了不該說的話或做了不該做的事的名人,有約35%的民眾保持中立態度,而有約32%的民眾不想對做了此類事情的名人進行社群媒體抵制(請見圖一)。

 

 而在抵制行為當中,有72.9%的民眾曾經採取過抵制行為,以整體受訪民眾(n=1004)來看,有59.3%的民眾會「拒絕觀看他們的發文或影音」、37.6%民眾會「取消關注他們的粉專或帳號」、約6.5%的民眾會「在網路上留言或發文指責他們」,少數採取其他行動的民眾(3.2%)則可能會進而拒絕購買名人所代言或自有之產品(請見圖二)。

 

不道德、不正當或非法行為為使多數民眾採取進行抵制的原因
而在曾採取抵制行為的72.9%位民眾中,使他們進行社群抵制的原因分別為:「做出不道德、不正當或不合法行為(72.0%)」、「歧視特定國家、種族或性別(45.3%)」、「有不同的政治意識型態或價值觀(37.9%)」及「不表態支持重要的社會議題(19.9%)」,少數民眾會針對其他的原因(7.4%),如名人發表與事實不符的錯誤言論或刻意誤導輿論方向而進行社群抵制(請見圖三)。



社群抵制對名人的傷害,不同性別有不同的想法
雖然曾採取抵制行為的民眾佔多數,但對於這些曾採取抵制行為的七成餘民眾(n=729)而言,有近五成(46.0%)的民眾認為採取社群媒體抵制行動對於讓名人改變不好的行為是有效的 [2](請見圖四);而對於他們採取的社群抵制行動後續可能造成的效應,有55.6%(n=405)的民眾認為對名人造成的傷害是嚴重的,僅有8.9%(n=89)的民眾認為社群媒體抵制的行為產生的傷害不嚴重[3]。
而再進一步分析性別次族群的差異,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對於社群抵制的看法有所不同,在社群媒體抵制對名人傷害嚴重度而言,有55.0%的女性認為對名人產生的傷害是嚴重的,而僅有46.0%的男性認為是嚴重的[4]。總體而言,女性相較男性更同意社群抵制可能對名人造成嚴重的傷害(請見圖五)。
於採取社群抵制的行為後,有46.8%的行動者認為行為並沒有對自身造成損失,僅4.7%的行動者認為採取社群抵制會對自身造成損失(請見圖六)。

*此部分選項分數從「完全沒有效」-1分至「非常有效」-5分

*此部分選項分數從「非常不嚴重」-1分至「非常嚴重」-5分

 

男性發起之社群抵制更容易造成同儕壓力
本調查亦詢問在社群媒體抵制發生時,是否會有同儕的介入。總體而言,有38%民眾的朋友從來沒有批評過不參加社群抵制的人,而透過性別的次分析發現,男性的朋友圈(「從來沒有」佔32.6%)相較於女性的朋友圈(「從來沒有」佔43.4%)更傾向會去批評不參加社群抵制的人(請見圖七),結果推論男性發起的社群抵制更容易會有同儕的壓力 [5]。

 

 整體而言,根據本調查,有近七成的民眾曾採取的行為,其中當名人「做出不道德、不正當或不合法行為」為多數民眾進行社群抵制的主要原因。再進一步分析抵制行為的性別間差異,發現男性同儕圈相較於女性同儕圈,更容易批評不共同參與社群抵制的其他朋友;而此行動原因可能來自於男性較女性傾向認為社群抵制對名人影響度較不嚴重,推論男性會因此更容易跟風或試圖號召更多親友來增加社群抵制活動的影響範圍、進而增加社群抵制對名人所造成的影響力。


註1:
What Does Cancel Culture Mean? (31-July-2020). dictionary.co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ictionary.com/e/pop-culture/cancel-culture/ (28-Aug-2023).
註2:
原題目為「為了讓名人改變不好的行為,您覺得透過社群媒體抵制有沒有效?」為五點量表,選項從「完全沒有效」-1分至「非常有效」-5分;其描述統計結果為:完全沒有效(7.9%)、沒有效(14.1%)普通(32.0%)、有效(39.3%)、非常有效(6.7%)。
註3:
原題目為「透過社群媒體抵制名人,您覺得對他們的傷害嚴不嚴重?」為五點量表,選項從「非常不嚴重」-1分至「非常嚴重」-5分;其描述統計結果分別為(括弧內分別為整體民眾、男性、女性):非常不嚴重(1.1%, 3.2%, 2.1%)、不嚴重(18.1%, 8.3%, 13.1%)、普通(34.8%, 33.5%, 34.2%)、嚴重(38.2%, 46.4%, 42.3%)、非常嚴重(7.8%, 8.6%, 8.2%)。
註4:「透過社群媒體抵制名人,您覺得對他們的傷害嚴不嚴重?」男性(n=300)平均為3.34,女性(n=429)平均為3.49,總體(n=729)平均為3.41;F (1, 731) = 5.157, p = .023
註5:「當社群媒體發生抵制時,您的朋友多常會批評那些不參加的人?」F (1, 731) = 8.064, p = .005

【電子報】「隔著螢幕,言論還友善嗎?」-針對不友善網路言論的探討
【電子報】「關於熟齡和網路健康資訊的這件事」-熟齡族群健康狀況及了解健康資訊之情形
【成果分享】Adolescent pursuit of health information onlin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roles played by eHealth litera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 Fong-Ching Chang, Chingching Chang and Chen-Chao Tao
【成果分享】臉書使用動機與行為對於社會資本的影響 / 王嵩音
【產業動態】用 ChatGPT 請小心!研究指出它能推測出個資,驚人的是準確率高達 95%!
【產業動態】聯合國成立AI顧問組織,尋求AI的全球治理方向
【產業動態】韓國基督徒轉向聖經聊天機器人祈禱,起初教會反對,但牧師最後居然也愛上了
【產業動態】拜登簽署AI行政命令!AI公司必須進行「安全測試」
2023數位傳播-賽博光廊暨飆心立藝學術研討會
2023年論文獎徵稿
發行: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聯絡電話:02-2782-1697#238、02-2789-8166、02-2782-1693#262
聯絡人:郭先生、葉小姐、謝小姐
聯絡信箱:crctaiwan@gmail.com
聯絡地址:115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A202室